标签:
章含之洪晃史家胡同杂谈 |
分类: 人生 |
史家胡同51号
最近,洪晃把史家胡同51号还给了外交部,这个不起眼的“新闻”勾起了我的一段小小回忆。
那是在1983年,清史所组织我们中国近代史进修班的学员进行北京史迹的调查。马永山承担了调查翁同和故居的工作。他不知从什么地方看到翁同和曾在史家胡同住过(抑或猜测),却不知如何调查。我因为调查康有为故居,有些调查经验,就建议他在这个胡同中找一些像模像样的四合院一个一个的询问。他便约我一起去。
百多年前的往事,到史家胡同以后,还真找不到人问。我看到一个大宅,想进去找老人问问。一敲门,门上打开一扇小窗,里面露出一张三十多岁汉子的脸,神情严肃地问:“干什么?”我们就把我们的来意告诉了他。看着我们两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汉子的态度很快发生了变化:“这事恐怕没人知道。”我提议是否能让我们进去看看,或许老房子中的装饰、匾额会留下一些线索。汉子为难地说:“这恐怕不行。”我问:“这里现在是谁的宅子?”汉子犹豫了一下,回答说:“乔冠华。”我们两个吐了下舌头,知道要进门有些难。但我还不想放弃,“你能否向主人说一下。”汉子——我知道他肯定是便装的警卫员了——回答说:“主人不在,我问一下夫人吧。”过了一会儿,他回答说:“夫人没有同意。”我知道,私宅大院,让两个陌生人进来,还要仔细看看,的确是有些强人所难。
二十多年之后,章士钊迁葬上海福寿园。全国政协文史委和上海政协文史委组织一批委员参加落葬仪式。午餐时,我正巧坐在章含之的旁边。没话可聊,我便扯起了二十多年前的这段往事。
“章大姐,二十多年前,我到你们家去过。”
“是吗?我怎么没印象?”
“那当然,我敲了你家的门,警卫员不让进。”我简单地向她说了一下当时我们为什么去的原因经过。“那是你不同意我们进你的家门的噢。”
章含之有些尴尬,我赶紧添了一句:“我们那时还不认识,以后到你家造访,大姐肯定不会拒绝的。”
章含之笑着说:“那当然。”
几年过去,章含之也成了故人,重回福寿园。我却没有再去史家胡同,毕竟那是马永山的课题。不像我当时调查的“金顶庙”、法华寺,其地理位置的判定对于戊戌政变的经过有重要关系,翁同和住北京什么地方于近代史事关系不大,所以也不再有年轻时代那种兴致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史家胡同51号谁所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谁的记忆中。北京的许多深宅大院,消逝了太多的记忆,就像失去了生命的枯木,被房产商的推土机一片片地推去。等到有人再想起它们来,却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