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社会史的一个好范例

(2011-03-19 07:59:37)
标签:

上海

人力车

历史唯物主义

博士论文

杂谈

分类: 历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社会史的一个好范例

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只是提出了宏观的看法,如何在历史研究中具体加以运用,成功的范例并不多。我对博士论文的评语一般不会上网,破例发一次,是希望研究生能在具体的研究课题中注意理论与史学研究的结合。有些学位论文借用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但结果往往是生搬硬套,削足适履。罗国辉的论文是关于上海人力车夫的,只字未提历史唯物主义,但他的论文抓住了人力车这一特殊的交通工具的兴衰过程,揭示了赖此为生的一代人力车夫的命运,处处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下面是我对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评语,供研究生参考。

 

罗国辉《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以上海人力车夫群体为例(1912-1949)》一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叙述了上海城市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描绘了人力车夫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谋生和生存状态。作者细腻地比较了人力车对于独轮推车、轿子和马车在城市交通中的相对优势,从交通工具的特性说明人力车在上海兴起的原因,又从人力车对于新兴的自行车、电车、汽车等其他代步工具的比较劣势,说明了人力车衰落的原因。从人力车的兴衰说明人力车夫这一群体的历史命运,为全文奠定了很好的基调。作者从人力车夫的主要来源、工作状态、健康状况、家庭经济以及社会形象等多侧面地考察了人力车夫的物质精神生活状态。这些史料本来不多,搜集不易,而本文征引之广博,反映了作者勤奋扎实的研究态度。本文还探讨了对于庞大的人力车夫的社会管理问题,阐述了政府对于人力车夫的管理规章制度、人力车商与车夫的关系和人力车夫在车夫自律与协调与政府、车夫之间互动关系中的作用。随着新兴城市交通工具的兴起,人力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面临着被淘汰的历史命运,与之伴随的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力车夫群体生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本文通过人力车夫抵制废除人力车的抗议、车夫行业团体的互助救济以及与政府的抗争,再现了这个社会群体在沉沦中最后挣扎的悲剧性历史场面。

作者通过勤奋而扎实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一幅上海人力车夫群体兴衰的真实历史画面,达到了历史学博士论文的要求。新兴交通工具取代人力车的过程,是一种社会进步。在这一进步中,无能生存疑会损害依赖于旧式交通工具生存的庞大的人力车夫群体生计。政府在推进这一进步的过程中与人车夫生计的现实,在民国时代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这个问题的探讨无疑具有广泛的意义。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一过程令人遗憾地被打断了。如果作者的视角不限于民国时代,而以这种过程的完结而作为文章的结束,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上海人力车夫群体兴起和消逝的完整画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