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文句读当细审

(2010-05-08 23:44:36)
标签:

句读

古文

教育

分类: 教育

古文句读当细审

古文句读,非硕学不敢任课。虽然我在博、硕士论文中经常看到句读错误,但仅随时指正而已。在本科生时,听江辛眉先生讲校雠,粗知校勘、句读之难。张舜徽先生有书专论句读,以多古史例,亦未深读。余治近代史,所阅多近代古文,然亦时遇难以句读之处,大多牵涉典故习语,必须借助工具书,要查辞源、佩文韵府等,现在还可通过网络查询。即使如此,仍不自安,不敢言句读不误。——这个功夫,不是教会的。

今在学术批评网上读到马斗全先生《中华书局版〈康熙顺天府志〉卷七校点差错举例》一文,诸生可以细阅,从中揣摩古文句读的方法。切勿以为名家尚且如此,我等后学读错情自可免。

科举兴而经学衰,白话文兴而小学衰,这是大势。即使现在六七十岁的学者,长于小学者亦稀。如怀敬畏之心,句读古文时尚可少犯错误。如无敬畏之心,则句读必犯错误。承担古籍校点工作者,在句读上必有一定功力,但马先生所指出的错误,已多有逾出常理之外,无此功力者能不慎之又慎?

学术批评文章,不要当新闻看,要从中体会治学的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和学术的规范要求,从中引出教训,以助益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涵养。我们不可能再像科举时代那样,从小进行小学的训练。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实践,多读一些古文,审慎地处理古文句读的难点,是可以避免许多句读错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