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易中天对媒体人发怒说开去

(2009-07-26 21:02:09)
标签:

易中天

品三国

媒体

主持人

情感

分类: 世事

从易中天对媒体人发怒说开去

易中天的名字如日中天。记得有一次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去,一楼办公室门牌上写着“易中天”三个字,朋友告诉我,许多慕名者前来就在这里留影纪念。但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品三国”,未睹易先生的讲坛风采。最近,友人唐力行的令尊唐耿良故世,找了评书的录音,闲时听一下“唐三国”,以后再找机会听听“易三国”吧。

易中天对媒体人发怒,突然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看了主持人的三个问题,的确有些无聊。其实仔细想来,主持人的问题是节目组做的预案,提问、回答,是对话节目的常套。但问什么,怎样问,使对话人乐意回答,都包含了对对话者的尊重、理解。采访过许多世界名人的阮次山、杨澜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主持人自身的文化水准很高,在做预案时候做了大量的准备,具有临场发挥的才能。所以整个对话充满了信息、智慧和人文气息,看客会为双方的睿智、机敏和风度所叹服。所以节目组安排的主持人的水准,实际上已经包含着对交谈者的估价。易先生当然能掂出节目组对这次访谈的态度。

接下来的问题的确布满陷阱。一踩进去,很可能遍体麟伤。对妻子的态度,说“相敬如宾”?老夫老妻了,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周围邻居发一个小帖,都可能引得满城风雨,百口难辩。网上争辩,是不是为了保持名人热度?这一问已经把对手置于不道德的境地,迫使对手要为自己的道德辩护。知道不知道“品三国”会火,料定你不敢说知道,往下会出什么招,还真令人难揣测。给考生家长提建议,这本来不是易中天的本事,攻其软肋。你的问题中蕴含着的轻浮、藐视、陷阱,不可能不引起对话人的愤怒。

我偶然看到文艺圈子的访谈,这类轻浮的问题经常出现。但演员们处理得很婉转、很巧妙,有时甚至说些谎话、假话糊弄过去,过一段时间又可以引来新的话题,媒体上再炒热一下。他们的服饰、交友、恋爱、婚姻、儿女都成为大众的关注,不妨以娱乐观之。说些谎话、假话也无伤大雅,因为这毕竟是他们自我保护和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易中天的确是个“明星”,但从对这些轻浮问题的态度,我看到了他的文人本色。敢对捧红他的媒体说“不”,敢在几千万人关注的荧屏前发怒,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和人格。我对他不了解,但从这一举动,我从内心里产生一种敬意。“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气节,“不为五百万折腰”,这也是一种气节。有时,做到后者更难。

选择主持人,不要过分注重主持人拿着话筒时的灵牙利齿、在镜头前面的箫洒自如,而忽视了内在的气质。媒体也不要把现代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当作自己的底气,以为可以呼风换雨,目空一切。现在,易中天一怒,把内囊一翻出,表面功夫和光影道具,一下子成了无用的摆设。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所有的主持人都具备与文化名人一样的水准、知识和才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要与成名的人物交谈,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有此精神,一般不会遇到这类尴尬。敬重,是题中应有之义。主持这档节目的年青人,你们也不要把这件事看作是不得了的挫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体会做人的道理,会逐渐成熟起来。有勇气的话,道个歉,再约易先生访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误会需要宽恕
后一篇:杰克逊的微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