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永嘉学派温州叶适 |
分类: 文史撷英 |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永嘉(今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认为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渊源。
叶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五月初九(5月26日)出生在温州瑞安县城南门望江桥一带,叶氏祖籍处州龙泉县,在叶适的曾祖叶公济时方徙居瑞安。叶适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贫蒉三世矣”。其父叶光祖,字显之,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正逢水灾,家中器物被大水冲尽,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穷居如是二十余年”。但杜氏勤劳贤慧,善于教子,她对童年时代的叶适影响很大。
从19岁开始,一直到28岁的十年间,叶适主要活动是在婺州地区游学,曾从学于郑伯熊,因家贫无以为养,于乾道九年(1173年)奉母命赴临安(今杭州)谋生,就学于太学。第二年叶适上书签书枢密院事叶衡,在《上西府院书》中,他纵论天下大势,指出天下之患在于“朝廷之上,陋儒生之论,轻仁义之学,则相与摈贤者而不使自守以高世”。他的观点、学识锋芒初露。
著有《水心先生文集》29卷,《别集》16卷,有《永嘉丛书》本、《四部丛刊》影嘉业堂藏明黎谅刊本。1961年中华书局将《文集》、《别集》合编并加校点,为新版《叶适集》。又有《习学记言》50卷,辑录经史百家,各为论述。
叶适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学习记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简单说:【就是要改善民生,要重商。不要空讲那个道义,要务实;也就是说实事求是,要灵活。】
理论依据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但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性理空谈,对于理学家们所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认定《十翼》非孔子作,指出理学家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谬论。
虽然反对朱熹学说,但朱熹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1、正则闻甚长进,比得其书甚久不曾答得,前日有便,已写下而复遗之,今以附纳,幸为致之。观其议论亦多与鄙意不同,此事尽当商量,但卒乍未能得相聚,使得相聚亦恐未便信得及耳。 2、承谕正则自以为进,“后生可畏”,非虚言也。想已相见,必深得其要领,恨不得与闻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