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鳌拜奸臣还是忠臣康熙 |
分类: 文史撷英 |
鳌拜(?—1669年),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以战功封公爵。后半生因操握权柄、居功自傲,变成了污名后世的大奸臣。最后被康熙皇帝下令在武英殿当场拿下,老死于囚牢中。
鳌拜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原来对皇帝忠心耿耿的鳌拜为什么会被变成大奸臣呢?
鳌拜作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
顺治亲政后,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顺治死后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
这样看来,后来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康熙决意铲除他了。一日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卒于康熙八年。
梳理了一下鳌拜这一生经历,当初英勇善战,忠心于皇太极,扶持顺治继位不惜与睿亲王多尔衮结怨,受到多尔衮打压而不屈服不迎合,应该可以说他是忠臣良将。后世把他污名化,特别是影视剧把他塑造成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奸恶形象的原因,可能是取信了康熙除他的罪名,而不是客观去评价他。当然,他也有错,他的错主要是后来居功自傲,权擅天下——康熙逐渐长大了,你这摄政王还不放权给他,还要摄着朝政不放。当然是为了朝廷稳固不放心放权呢?还是尝到了权力中毒品一样的味道而放弃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