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序

(2016-12-21 10:35:32)
标签:

过时的智慧

胡翌霖

科学通史

分类: 散文·书评·短论

胡翌霖:《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定价32元。

 《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序

十多年前,当我在北大为全校本科生开《科学通史》课程的时候,我就想写一部名为“科学通史”的教材。这个写作计划一拖再拖,到现在也没有完成。去年,胡翌霖对我说,您的《科学通史》怎么还没有写出来,再不写我可就先写了。我说,那你就先写吧。果然,今年初他就把这本书稿的电子版发给我,让我写一个序。

胡翌霖是一个写作快手。他在北大哲学系读本科期间就开了一个有自己域名的博客,博客上发表的均是学术性文字,平均每天能写数千字。多年的写作训练使他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写作于他仿佛不费吹灰之力。他在读博士期间就出版了一本《科学文化史话》,现在这本《过时的智慧》又要与读者见面了。

胡翌霖的文字平实、明快,时有口语化、网络文字的风格,读他的学术性文字也觉得很轻松愉快。但是,这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绝不只是写作能力强的表现,而首先是思想本身的朴实和原发性使然。比如,他有时打一个比方,就能把艰深的哲学问题说得很透彻。

这本书是他在北师大做博士后期间开设的“科学通史”课程的讲稿,与国内通常的科学史著作相比,有不少独特之处。或许可以说,这些独特之处都体现了“吴门”把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结合的学术风格。胡翌霖跟随我读了硕士和博士,对我所主张的科、史、哲的有机结合有很强的认同,在结合的过程中也多有自己的原创。比如,在这本书里,他有很强的编史学自觉,主动承认历史总是要省略,因而对于本书把叙事重点放在近代早期有自己的根据,不像许多科学史作者只是随大流选择历史材料、凭感觉分配篇幅。再比如,他强调印刷术对于近代科学革命的决定性意义,是出自他独创的媒介现象学观点。他的博士论文《媒介史强纲领——媒介环境学的技术哲学解读》系统发展了一种媒介存在论的哲学理论,为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书中关于希腊科学的解读、关于中世纪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关于数学革命,都吸收了西方科技史界的最新成果,为国内多数科技通史著作所不及。当然,书中经常出现的富于思辩和哲理的文字,显示出本书作者深厚的哲学背景,是本书的另一类优之长处。

胡翌霖虽然是哲学科班出身,但有很好的理科基础。上大学之前,他就是理科实验班学生。进入北大哲学系之后,仍然选修了许多理科课程。本书中涉及不少科学的具体内容,我觉得写得很内行很到位,比如最后一讲关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讲述。

我很愿意向读者推荐这部文风活泼、篇幅适中、亮点纷呈的科学思想史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