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2016-08-14 10:31:17)
标签:

南宁

科技史教学

科技编史学

分类: 会议·活动
7月23号从旧金山回到北京,24号休息一天,25号前往南宁出席“第6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2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因为有时差,我特意订了早上6点20分的国航航班。令人气愤的是,当我费尽周折安检进了登机口,收到短信说此航班取消。没有原因、没有道歉、没有赔偿。当时的天气似乎有一点不好(雷雨?),但一个小时之后的航班都顺利出发了。只好改签了下午2点的。时间还早,打的回家。到达南宁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不过,早先到会的代表们却认为我们十分幸运,因为南宁这天无比之热,室外达到38度,不幸的是,我们下榻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酒店电力出现故障,室内无空调,室温在30度以上,他们中午就到了的人无比苦恼。所幸的是,民大校方极为重视本次会议,借来一台发电机为酒店供电,并抓紧抢修供电系统,在晚上11点全部修好。我因为时差,晚上9点就在30度的室温下睡着了,直到凌晨热醒,才发现空调已经修好了。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中心、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广西科技史研究会合作主办。25号全天报到,26号召开科技史教学研讨会,27号召开科技编史学论坛,28号散会。按照我一贯的会议设计,整个日程很紧凑、内容很密集。

26号上午先是开幕式,我主持。广西民族大学谢尚果校长非常重视此次会议,专程前来致欢迎辞。科技史界老前辈万辅彬教授和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各各讲话,对本次会议寄予厚望。万老师热情洋溢、诗情勃发 ,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热乎?”

教学研讨会已经开了5届,感觉内容越来越贫弱,不能汇聚同行们的兴趣。本次会议,一是优选大会报告,二是以科技编史学论坛的名义特邀知名学者出席,使会议报告质量有较大的提升。教学会议本来是跨学科的会议,可以补充科技史界一贯的分科史治学风格之不足,因此应该成为国内科技史界的盛会。本次会议与会代表达到100人,其中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到会3/6,学科评议组成员到会5/7,显示出同行们的重视。

开幕式之后合影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民大校园中的雕塑: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第1场报告由曲安京(西北大学)主持,我讲“科学通史教学方案及其问题”,钮卫星(上海交通大学)评论;刘兵(清华大学)讲“面向本科生的非典型科学史课程教学探索”,石云里(中国科技大学)评论;刘晓(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国科大科技通史教学的实践与展望”,胡化凯(中国科技大学)评论。我课程在报告中,向同行们介绍了我在北大向本科生讲授“科学通史”的课程方案以及面临的问题。

钮卫星为我的报告做评论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刘兵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胡化凯评论: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第二场潜伟(北京科技大学)主持,胡化凯讲“科学思想史编写纲领简析”,我作评论。熊卫民(中国科技大学)讲“口述科技史教学初探”,王扬宗(中国科学院大学)评论;翟淑婷(中国科技大学)讲“预审在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胡化凯评论;汪常明(广西民族大学)讲“科技史学科中的《科技考古》教学讨论”,潜伟评论。我在评论中指出,“科学思想史”这个中文述语是含糊的,要区分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史”和作为研究方法的“思想史”。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思想史,英文称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s,与之平行的有科学理论史、科学实验史、科学制度史等;作为研究方法的科学思想史,英文称intellectual history of science,与之平行的有科学社会史(social history of science)等。

第3场由杨舰(清华大学)主持,尹北直(中国农业大学)讲“农林院校科技史通识课建设新方向”,李伯川(云南农业大学)评论;鲍鸥(清华大学)讲“中俄科技交流:历史研究及教学实践”,汪前进(中国科学院大学)评论;马伟华(郑州大学)讲“浅谈科技史在历史学类专业培养中的必要性”,王红(武汉大学)评论。
第4场由尹晓冬(首都师范大学)主持,国内科技史各学科点介绍本单位参与准备学科评估的情况。

熊卫民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王扬宗评论: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翟淑婷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相思湖畔,景色秀丽。凌晨从酒店房间东望,朝霞满天。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广西民大的校门古色古香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27号开始第2届科技编史学论坛。这个论坛是我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科技通史研究”项目组发起的,以北大科史哲中心名义主办的。去年11月在北大主办了第一届,反响很好,受到同行欢迎。今年的第2次论坛邀请了9位知名学者做30分钟报告(再加10分钟讨论),另有3位与会代表各讲20分钟(再加10分钟讨论)。

上午第1场由我主持。郭世荣(内蒙师大)讲“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东亚科学编史问题”,姜丽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讲“从模式生物到特有物种——全球视野的实验生物科学史编史学”,钮卫星(上海交通大学)讲“发生在盛唐的‘学术剽窃’——试析对《大衍》写《九执》公案的多重辉格解读”。

郭世荣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姜丽婧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钮卫星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第2场由胡化凯主持。潜伟讲“科学技术史的定量研究:源流与方法”,曲安京讲“编史学中的高阶与范式的数学 意义”,石云里讲“政府规制下的中国古代科学:以清前期的情况为例”。

潜伟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曲安京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石云里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这天天气很好,相思湖碧水清清,蓝天上白云飘飘: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下午第3场由郭世荣主持,孙小淳讲“《周髀算经》的公理系统是如何建立的”,汪前进讲“近年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新动态”,王扬宗讲“关于中国现当代科学史研究的若干思考”。这些名家讲述的都是他们的独门功夫,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教益。

孙小淳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汪前进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王扬宗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第4场由钮卫星主持,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讲“后建构主义科学编史学的理论转向”,晋世翔(北京科技大学)讲“早期希腊的城邦和宇宙”,容志毅(广西民族大学)讲“巫蛊研究与四重证据法的提出”。

晋世翔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容志毅报告: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闭幕式由科技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尹晓冬副教授主持,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馆长约翰·莫菲特发表会后感言,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胡化凯至闭幕词。经商议决定,下届教学研讨会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信工科技史系的施威副教授代表下届主办方也发言欢迎大家两年后南京见。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南宁科技史教学会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漠河会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