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国盛
吴国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7,736
  • 关注人气:2,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访麻省剑桥

(2014-09-12 11:14:23)
标签:

麻省理工

哈佛

杜兰特

科学传播

科技馆

分类: 会议·活动

    8月18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乘海航客机飞抵波士顿。9年前,我作为哈佛燕京学者在这里呆过一年。如今再访麻省剑桥,是要在麻省理工学院STS中心(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做一年的访问学者。MIT博物馆的馆长约翰·杜兰特(John Durant)教授是我的faculty sponsor(相当于中国的合作导师),他同时也是STS中心的兼职教授。杜兰特是英国人,是八九十年代英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和《公众理解科学》杂志的创办人,2006年来到麻省理工出任博物馆馆长,他妻子Anne Harrington是哈佛科学史系的讲席教授,负责哈佛科学史系的本科生教育。他们夫妇俩还是哈佛一个本科寄宿学院的Master(院长),一家人与学院的本科生住在一起。我此行的目的是对中美的科学传播做比较研究,此外兼及科技馆学研究,而这两个方面也正是杜兰特的专长领域。

    阔别9年的波士顿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在机场租了一辆车,前往事先订好的宾馆。这个宾馆居然建在90号高速公路的上面,川流不息的车辆从宾馆下面通过。出关花了一些时间,租车又花了更多的时间,等到到达宾馆,已经是万家灯火了。由于时差,此时已经是困得睁不开眼睛。

    19日凌晨,也是因为时差,全家都早早醒来。我们的房间大窗户朝东,每天目睹朝霞染红天空,直至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由于只订了3天的宾馆,我们必须在这三天之内租好房子。来之前已经在网上查了一些符合我们要求的房子,这两天的主要任务是看房。20号基本看定Belmont地区的一处房子,当晚还与远在新加坡的房东通过Skype面谈了。这处房子带全套家具,可以立即入住,但房东老太太也很谨慎,经过”面试“之后才授权她的代理人(Agent)正式与我们签订了租房协议。21号下午正式离开宾馆,搬进新居。

再访麻省剑桥
    宾馆虽然只订了3天,但汽车却租了5天。在看房的间隙,20号我们开车去了北桥和瓦尔登湖。北桥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美国民兵(minunte man,一分钟就可以集合起来的人)与英军曾经在此激战。木桥依旧,民兵塑像依旧。外面的停车场依旧。
再访麻省剑桥

再访麻省剑桥
    离北桥不远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湖畔的梭罗像、梭罗小屋仍旧,但这里比过去热闹不少。虽然九年前也是游泳者众,但现在似乎正式辟为浴场,岸上设有安全瞭望岗,湖中有安全浮线。相应的,停车场收费。本州车牌5块,外州车牌10块。我们租来的车是马里兰的车牌,结果也交了10刀的停车费。
再访麻省剑桥

再访麻省剑桥
    房子安顿好之后,22号去MIT报到。MIT和哈佛位处剑桥市中心地带,停车极其不便,看来只能坐公交车上班了。MIT位于查尔河边,风景不错,但建筑一般,不如哈佛庭院那么典雅。MIT办事机构效率很高,半天时间就把我的所有手续办好了,MIT的photo ID也搞好了。这个证件卡内置了公交车电子票的芯片,可以充值坐车,很方便。访问学者没有优惠。
再访麻省剑桥
    23号去机场还车,再坐公交车回家,正好熟悉一下公车车的情况。24号研究购买医疗保险。25号向纽约领事馆寄送报到材料,并且把9年前的麻省驾照刷新了一下。原来麻省的驾照过期不超过4年的,仍然可以在网上刷新。26号到watertown的车管所取来新驾照打印件,开始琢磨买车了。27号前往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参观。28号前往MIT国际学者处听新人入学课。29、30两天上网查二手车,31号在同乡宋俊峰的帮助下在他家附近的一家车行把车买好。9月1号是美国的劳动节。2号为新车买好保险。3号去车行取已经办好了新车牌并且做了车检的我的美国新二手车,一辆2011年的丰田凯美瑞。

    9月4日儿子的小学上式开学,5号看二手钢琴,6号周六再次参观波士顿的科学博物馆。我们办了一个会员卡,一年之内可以无限次免费参观。波士顿科技馆位于查尔斯河北岸,是典型的科学中心模式,基本没有藏品。小孩玩得挺开心,而我感觉历史遗产不够。
再访麻省剑桥
    8号是国内的中秋节,我如约去MIT拜访杜兰特。他很忙,秘书给了我几个时间,我急着见他,就确定周一下午。秘书说周一下午只有2:30-3:30一个小时可以见。我上午先去了MIT校园里,逛了逛图书馆。下图是红线地铁的MIT站。从这个地铁站口出来走几步就是国际学者处以及MIT医疗中心。STS中心离这儿也不远。
再访麻省剑桥
这是MIT的中心建筑“大穹顶”,这个罗马风格的建筑上面刻着麻省理工学院的字样,朝着查尔斯河方向有一个大草坪。应该算是本校的标志性建筑吧。
再访麻省剑桥

我又到海登文理图书馆看了看。这个图书馆跟MIT档案馆校史馆连在一起,顺便粗粗看了一间展室,里面提到MIT在电报发明史上的地位,还展出了几个原初电报发报机。每看到这些东西,我就想,北京大学何时建立自己的科技史馆。理科的历史不能仅仅是文字档案,还必须有设备、仪器、发明这些实物。比如,我经常问,让北大人引以自豪的王选发明的第一台激光照排机在哪里呢?
再访麻省剑桥

再访麻省剑桥

中午跟北大物理学院的毕业生苏萌约着一起吃饭。苏萌是做天体物理的,北大本科毕业后到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到MIT做博后,成绩突出。聊起来,他跟我的硕士研究生叶金洲还是物理学院的同班同学。中午他请我吃了风味绝佳的披萨。下面的房子感觉东倒西歪,显示出MIT在现代建筑艺术方面的独特追求。
再访麻省剑桥

    告别苏萌来到北区的MIT博物馆与杜兰特见面。我们相谈甚欢。主要通过我们的共同朋友Martin Bauer的引介,John对我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我说我正在主编两套书,一套是“北大科学传播丛书”,一套是“当代科技馆学丛书”,就选题问题讨论了半天。我还说,我正在为湖北省新科技馆做布展设计,正在做各式各样的准备工作。他说,MIT博物馆目前太局促,目前与剑桥市政方面已经谈下了一块新地方,因此,他也在建一个新馆。我们都在建一个新馆,因此,有许多相互借鉴的地方。他说,当代科技博物馆最大的问题是最新的科技展品如何能够被收藏,这里的关键并不是钱,而是眼光。我说,现在中国科技馆界有一个危险的趋势,就是全方位向科学中心方面发展,不注重科技遗产的收藏。他说,美国也是这样,很糟糕。这里需要一个平衡,在历史收藏和互动展品之间,要有一个平衡。我对此非常赞同。不知不觉间,谈了一个多小时,秘书催了几次时间到了,不得不中断。我跟他说,STS中心不能为我提供办公室,很不方便。他说帮我问问有无可能在博物馆里找到一间办公室,结果几天后,他的秘书写信告诉我,办公室已经找到了。有了办公室,就有了固定的去处,就有更多的机会与MIT博物馆的同行们进行交流了。

再访麻省剑桥
馆长办公室很简朴。去见了他的头一天晚上,我上网看了一段录像,就是记者们在这里采访他的。John精力充沛,头脑机敏。他到MIT的第二年就发起了剑桥科学节,办得风生水起。通过他,我可以对美国的科学传播和科技博物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再访麻省剑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海之行
后一篇:新汉寿摘苹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