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幸福感”等问题答《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问

(2008-05-06 13:11:12)
标签:

阿米什人

中国国家地理

天府

情感

分类: 散文·书评·短论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2

专栏:新天府与生活的幸福感

 

【编者按】 

在“新天府”的评选过程中,我们对于“天府”的认识也不断地在深入。我们认为,能够成为天府的地方不仅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从天府的深层含义来讲,生活在天府中的人是否有 “幸福感”,是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说到底,“天府”是与生活在其中的人息息相关的。如果说,自然条件等客观存在的或者能够量化的指标是评选“新天府”的硬件,是天府的“外壳”;那么人的生活方式、人是否感觉到幸福等属于主观感受的东西则是衡量“新天府”的软件,是天府的“内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幸福感”,才是天府最核心的东西。在纷纭复杂的红尘中,我们很少能够有时间停下奔波的脚步,问问自己,人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借着新天府的评选,我们请来了一些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来探讨一下天府中最深层次的一些问题。

1、评选新天府不仅要选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涉及到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幸福感。那么您认为哪些主要因素(如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富有等)会让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感到幸福?

2、在我们评选新天府的诸多条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也许谈不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很多人还是宁愿纷纷投奔到这些拥挤的都市里生活,而不是选择“天府之地”,为什么会是这样?上海人与西藏人相比,您认为谁的生活更幸福?

3、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国生活着十几万人阿米什人,阿米什人是基督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信徒,以拒绝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过著简朴的生活而闻名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多,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您认为梭罗和阿米什人的这种简单生活方式适合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吗?

4如果有可能,你本人最希望生活在中国的什么地方?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以下是吴国盛的书面答卷: 

没有一个超越的、统一的幸福标准。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都是在替别人做判断。想制定一个幸福的标准是危险的,因为替别人做判断是危险的。上海的“游客”可能会在旅游的时候感叹自己的生活不如西藏人幸福,但他或她终究还是回上海了,没有留在西藏过幸福的生活。反过来说,文明世界里的人觉得阿米什人生活太简单、没见识,眼界狭小,一生过得很可怜,这也是自说自话。因为阿米什人也觉得都市来的人一辈子很可怜,很不幸,身体病态,整天被有毒的化学品包围,无法逃脱。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环境,幸福的意义也不同。你可以站在今天的立场说过去某个时候的幸福感是荒谬的、虚幻的,但你依然不能抹掉当年心里头踊动着的幸福感。反过来,就是你确认无疑的幸福,你也不可能让它停住、凝固住,永远地享受下去。遭遇幸福和遭遇不幸一样,都是一种命运。梭罗在瓦尔罗湖畔小屋子里简朴的生活中获得了幸福感,可他也只在那里生活了两年,没有终老于此。

幸福有时候只是一种平庸人生的修辞,是躲避崇高的一种遁词。有人不想革命推说自己生活很幸福。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幸福已经取得。投身一种特别的事业,比如科学研究、艺术创作、野外探险、体育比赛,在旁人看来是危险的、艰苦的、困难的,但你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和意义,找到满足,这比平庸的幸福更激动人心、更能打动你。住在小城固然空气清新,可是北京上海发展的机会多,所以北漂的队伍不断壮大。

住在什么地方由不得你自己。我希望北大搬到长江中游的一个山清水秀的古镇上,可那样就不是北大了。现在只是有时闪过一些念头,退休之后找一个好地方住,但眼下,看来还是北京最好,因为北大在这里。中国人还没有发达到能够挑地方住的地步。简朴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在城市里也可以实行。

就“幸福感”等问题答《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