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网课?

(2022-10-25 17:30:06)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网课?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网课?

主要看以下三点:孩子本身是否专注,是否对世界具有足够强的好奇心,是不是能够独立思考。
从疫情伊始,至今已过去了20个月。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家有“神兽”的家长们可谓是饱受摧残,但也对“线上教育”这种模式有了新的探索和认知。
最近因为“双减”政策落地,再加上防疫形势严峻,很多机构无法开课,有需求的家长只能自己在家教娃,或者把娃送去“上网课”。
因工作缘故,我遇到过很多这样来上网课的学生及家长,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今天来跟大家分享的是: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网课?
有这样问题的家长,孩子大部分都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年龄阶段谈谈:
小学三年级以前
小学四年级到初一
初二到初三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网课?

1. 小学三年级以前
这么大的孩子,啥也不用说。不适合上网课。
众所周知,相对于课下课堂来讲,网课的知识密度要大很多。这是因为在上网课的时候,学生离开教室,不参与学习活动的成本太低了。
试想,线下课的教室中,十几个孩子凑在一个教室了,先不说能不能有效听课,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站起来离开教室,就需要一定的心理成本。人都有从众心理,大部分学生会觉得不好意思,撑也要撑到老师下课。所以,即便什么课堂活动也不参与,也能多少听点东西。
但在网络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来没来上课,都无法做到像线下一样精准把控。所以,网课才会“各出奇招”,用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把注意力留在课堂上。除了那些噱头之外,首要的一个,就是“增加课堂知识密度”。
然而,如此大的课堂知识密度,就是上了初中的孩子,都需要适应,更别说小学三年级以前,课堂习惯都未必养好了的孩子了。
那肯定有人会说,别安排这么大的知识密度,多做些课堂活动,不就可以了吗?其实不然。课堂活动的进行需要师生双方的参与,然而在现在的线上授课手段中,能够落实课堂活动的方式实在是少之又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机构采取的“选择弹窗”,“观看视频”等等互动形式,并不在“课堂活动”的范围之列。真正的课堂活动,需要学生能说能动能思考,是能落实有收获的,而从这个角度看,大部分网络课堂都无法达成这项课堂目的。
所以,学生无法有效参与课堂活动,课堂知识能力无法落实,再加上小孩子的注意力本就容易分散,综上:不适合上网课。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网课?

2. 小学四年级 — 初一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分情况讨论。什么情况呢?就是孩子自身的能力。
那我们先来看看上网课需要孩子什么样的能力。
其实无论上什么课,线上课也好,线下课也罢,大家会发现,用5G听课吸收得快的孩子,都具备以下几个特质:好奇,专注,会思考。
好奇是最重要的。只有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才会对老师想要传授的知识有欲望,才会紧跟老师的课堂脚步,想要了解更多的东西。这时候,如果再遇见一个会引导能关注的老师,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便是专注。别说小朋友,就是成人,专注力对于个人进步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否能专注地开展一项工作,决定了工作完成的质量高低,效率快慢及收获多少。教书时间久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很快分辨出哪些学生专注力强。因为专注力强的学生大多都能紧跟老师,就算中间有其他同学说了两句闲话,这样的学生也能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注意力调回来。
最后便是“会思考”,这点在上网课的过程中更为凸显。大家知道,现在的网课,尤其是班课,基本都是几十人的大课,即便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课,也不可能全员开摄像头,一是有些学生的设备没有那个条件,二是占带宽太多,导致延迟太长。所以,学生在评论区“人云亦云”的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
初二以上的孩子大多反感“人云亦云”,都想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的青春期从这里开始。但年纪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学别人的话,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然而,如果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网课上就特别容易被评论区里的强势“KOL”带跑,无法形成自己的意见,也就没办法对自己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俗称“会了”还是“没会”)形成正确认知。因为无论是选择题、问答题、还是填空题,他们都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在线下一样,大家可以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由教师加以适当引导。而由于网课的特点,教师无法一对一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这样的思维盲点,就被放过去了。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足够好奇,足够专注,至少能够有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比较适合上网课,否则不过是白花钱罢了。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网课?

 3. 初二——初三
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上不上网课家长基本就决定不了了,青春期叛逆比较严重的,还容易因为这事酿成家庭矛盾。
所以,也是一句话,上不上网课,要听孩子的。
但总有家长会说,老师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得补习,不然他成绩太差了,考不上好高中;也有的家长会说,老师我家孩子课上吃不饱,课外想拔高。
其实这两种孩子,就对应了课外补习中的“培优”和“补差”。
无论是培优还是补差,大班网课都无法针对性解决问题,只有一对一可以解决。但现在大部分机构的现状是,一对一的师资普遍不如大班师资。
最后是高中,高中阶段,孩子的自主能力比较强,基本可以挑选出符合自己要求和调性的师资,这时候,就不建议家长过多干预,以免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产生家庭矛盾。高中生的家长最重要的是:管住嘴,迈开腿,多买点好吃的吧。
综上,孩子适不适合上网课,还是得看孩子本身是否专注,是否对世界具有足够强的好奇心,是不是能够独立思考。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课堂和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