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的校长们何以“通关”

(2021-12-27 09:06:46)
分类: 片言诉心笔端蕴秀
在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的校长们何以“通关”
齐鲁壹点关注
在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的校长们何以“通关”

2021年7月9日,江苏省人社厅在官网上发布了9起高级职称评审弄虚作假典型案例的通报。其中,5起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弄虚作假案例,4名校长或副校长被撤销高级教师职称。
看到这样的新闻,心中很气愤。据报道,这五个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伪造印章证明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这样的教师如何能做学生的表率?这样的校长怎么能管理好学校?本该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被这些人搞得混乱不堪。
仔细分析这5起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弄虚作假案例,不难发现,校长、副校长出问题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普通教师。就拿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校长乔某来说,查阅资料可知,乔某在申报2017年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时,已经担任奎山中心小学的校长。有了这层身份,“从未任教语文课程”的乔某,成功申报了小学语文专业职称。
校长、副校长成为职称评审弄虚作假的“重灾区”,表明在一些地方的教师职称评定中,人情、权力仍很重要,教学能力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教师的待遇很大程度上是由职称决定的。职称越高的教师,不仅领取的工资高,所获得的教学资源也是那些职称低的教师无法比拟的。倘若职称评定不按照教学能力进行,这会使真正有能力的教师陷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窘境,其危害绝不止是对教师个人的不公,更会影响教师对职业生涯的看法,进而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保障教师职称评定的公正性。对个别人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虽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终究属于事后补救。相对于“亡羊补牢”,相关部门更应从规范教师职称评定程序入手,在事前把漏洞堵住。
从报道中,不难发现,这五个“东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固然有学校审核把关不严的因素,但评审程序不规范也给了他们“鱼目混珠”的机会。比如说,对于学校提供的材料,终审部门就没有进行核实,否则不可能连乔某“从未任教语文课程”的经历都调查不出。弄虚作假的校长们能够“通关”,这究竟是一时疏忽所致,还是因为人情腐败,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评审程序的不规范,也给了一些校领导“两头通吃”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借助手中的权力“瞒天过海”,通过虚假的材料“无中生有”。倘若这个漏洞堵不上,类似乔某这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不妨以此事为契机,对评审程序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特别是要严把材料关,对于学校递交的材料,要仔细进行检查,不能为了省事就走过场,更不能因为人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审核结束后,要严格落实评审公示制度,对公示期间所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核实,对于出现的涉嫌违法违纪线索,要及时按规定移交相关纪检监察部门。总之,唯有将纪律挺在前面,弄虚作假的人才会失去活动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