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消手写教案?

校长,别让老师做无用功,真心备课不容易,写教案很简单
朋友所在的学校,每个月检查一次作业教案。教案的检查过程,也无非就是数一数老师写了多少页,备课环节是否齐全,有没有课后反思等等。
朋友说,他们学校多年来的传统就是要求老师手写教案,近年来好些学校都已经开始让老师备写电子教案了,他们学校依然坚守初心,老师一律手写教案。而且检查教案也还是传统的做法。
朋友说,他们校长说,只有手写教案,才能证明你备了课。电子备课,网上直接复制别人的教案,老师偷工减料,不备课,怎么能上好课呢?
手写教案就能证明老师完全是自己动手、认真备课了,我看未必。
其实校长错了,手写教案并不等于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当前的教辅市场,教案书多了去了,买一本或者借一本回来,照搬照抄,省事得很。
或许手写教案可以证明老师备了课,照抄现成的教案也是一种备课嘛。
但是不用手写教案也可以备课,而且要真正备好一节课真的不容易。
一节教材,该教什么,该怎么教,都是需要耗费心血的。要钻研教材,要考虑学情,要查阅资料,要设计教法,要制作课件。可以说,这一个过程是很辛苦很费脑子的。
比如语文课,每一篇文质不同的课文,编排进一个单元,组合成一册教材,教什么,怎么教,都是考量一个教师的能力水平、智慧艺术的。虽然有手写教案,但是有的老师未必真正备课。
如果校长只是简单地拿手写教案去评判老师是否备课的话,就是诱导老师做无用功,诱导老师去造假。
学校只是粗浅地检查手写教案,老师们虽然心中不悦,但是写教案也并非难事,无非是写写字而已,你要看,我就写给你看。但是老师真真正正、呕心沥血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的备课过程却被忽略了,却被忽视了。
比如有的老师整天埋头钻研,备写电子教案设计课件,撰写电子版的教育教学心得反思,却很少有领导去关注,去支持,去激励。领导只是拿纸质的手写教案说事。
个人观点:老师备课是一项复杂繁琐而费神费力的工作,简单地拿手写教案说事,真的不科学,对于老师素质的提升毫无益处,对教育教学工作毫无益处。
一点建议:学校应该革故鼎新,鼓励老师备写电子教案。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电子教案便于保存,便于修改。我自己备写的电子教案和课件在下一轮教学中常常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很是方便。
那么老师偷懒在电脑上复制别人的教案怎么办?其实手写教案也一样,老师也可以完全照抄照搬现成的教案书的。这就要看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了。
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调动起来了,不用手写教案也完全可以备好课的。学校管理缺乏智慧和艺术,管理者泥古不化,不思革新,措施失当,你喜欢看手写教案,老师完全可以抄给你看,真心备课不容易,但是写教案很简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