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有眼光”的班主任?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成就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有独具慧眼、透视学生的眼光。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一线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新型班主任应有如下的眼光:赏识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前瞻性的眼光,并通过这些眼光,赋予学生向上的信心和成长的力量,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人才。
关键词:眼光;教育;赏识;发展;前瞻
何谓“有眼光”,就是对人和事能看得准,有洞察秋毫、独具慧眼的本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陈旧的眼光感受不了任何新景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地看待学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一个新时代的班主任,需要别样的眼光。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眼光”的班主任呢?
曾经读过一则有关“眼光”的故事: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数学零分的考生臧克家,才使他成为后来誉满诗坛的“农民诗人”。这则故事让人感叹: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可见,一个“有眼光”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避免班主任在认识学生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偏见、错误呢?笔者认为新时期班主任应有如下的三种眼光:
一、不挑剔,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以说,如果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处于半醒状态,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离我们的极限还远得很。每个人都拥有各种能力,就看能不能激发出来,而慷慨得当的赞美就是激发出人的潜能的一个有效方法。可见,当今我们需要的教育方式是赏识教育。同样一个人,如果我们老是用怀疑的眼光,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那他就会在这样的眼光下,慢慢地变成了差生,变成了失败者,变成了害群之马;而如果我们是用赏识的眼光、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他,那他就会在这样的眼光下,渐渐地成长为优生,成长为自信者,成长为仁人志士。赏识,是唤醒学生自信心的鸣钟;赏识,是激活学生奋斗之心的密码;赏识,是滋养学生灵魂的甘露。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更好地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呢?
1、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我们常说一句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事物是这样,人更是这样,人与人之间肯定存在各种的差异,有人擅长文科,有人擅长理科;有人开窍早,有人开窍晚。笔者认为后进生之所以为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所在,还没遇到开发他们潜能的教师。因此,班主任要竭力学习做伯乐,慧眼识英才,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承认学生存在差异、允许失败,而不能因为某次成绩不理想,而责骂、嫌弃他。相反,班主任应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去帮助、鼓励他,并且要挖掘、放大他的优点,例如最近上课很认真、坐姿笔直等,给予肯定的眼神,还要做好跟踪观察,一旦发现有进步,无论进步大小,都要及时进行肯定。一次, 班级的“垫底大王”,上生物课的时候居然特别认真,坐在最后的他挺直了腰杆,努力地伸着长长的脖子看黑板,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他,并建议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从此他倍受鼓舞,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也直线上升,不再垫底,记得他中考的生物考了80分,超过了好多同学。可见,学生的成长和转化,关键在于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
2、赏识要新颖、真心
爱因斯坦说过:别人如果赞美他的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那他一点都不激动,因为作为大科学家的他这类赞美已经听腻了。可见,对学生的赏识不要老是停留在他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他身上鲜为人知的、容易被忽略的优点,也就是赏识要新颖,而且还要是真心。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虽然要做到不吝啬赞美,但也不能将赞美“廉价”化,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而已,那么赏识教育就失去它的意义。
3、多用身体语言进行赏识
对学生进行赏识、表扬时,不仅仅只有语言这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微笑、拥抱、拍肩、点头、竖大拇指、鼓掌等身体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赞扬。巧用身体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挚情感,更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不贴标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成就人,因此班主任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新学期开始了,很多班主任会忙着向学生的老班主任打听学生的特点,忙着给还不认识的学生贴标签:“好学生”、“坏学生”、“笨蛋”等。笔者却认为这种做法有一定的不妥之处,它会让我们对学生的印象固定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这是忽略了学生是个不断发展的个体的一种做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沧海桑田”等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充分证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学生亦是如此,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更是瞬息万变。因此,班主任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静态、固化的眼光看待学生,更不能以过往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笔者认为关键是不要过早地放弃,要充分给予信任。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和帮助的时候,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所以班主任要用多点耐心、理解和信任,多给点时间让他们去反思和改变,静待花开。
三、不只看眼前,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学生
前瞻性的眼光,即是面向未来,有长远的眼光。南京师大著名教授鲁洁说过:“教育是为一个尚不存在的社会培养人才。”可见,教育者的眼光要领先于时代,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方能适应未来社会。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要准确地把握现代文化、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科学的预见做出超前决策;要着眼于长远与未来,积极探索,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使今天所做的一切能适应未来的需要。
正所谓高手下棋讲究的是要看出三步之外,大师画画讲究成竹在胸,学生的成才教育也要有前瞻性眼光,否则眼光短浅,不能认清方向,像只无头苍蝇,逼迫他们学得很多很杂,使他们学累学厌了。面对发展中的学生,能正确地预见未来,制订简洁有效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需要前瞻素养眼光作保证。
今天的学生“明天”才能进入社会发挥作用,明天需要今天所学,今天所学为“明天”服务,而这个“明天”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后,这就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来定位今天的教和学,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问题最大的是,班主任现在掌握的知识、具备的教育理论、采取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昨天”的东西,可能会有陈旧落伍之嫌。因此,新时代教育呼吁班主任要具备前瞻性眼光,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要通今博古,要多关心时政和社会热点,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方能站得高看得远,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主任能有幸成为观景人,那么就要“有眼光”地守护和栽培他们,赋予他们向上的信心和成长的力量,努力成为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成为真正有眼光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军.教师的前瞻性与反思.
[2]杨培升.班主任应具备的五种眼光. 《班主任之友》,2004(05):29-30
潮安区登塘中学 蔡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