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环境缩小教育的差距呢?

(2021-02-27 06:06:07)

怎样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环境缩小教育的差距呢?

怎样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环境缩小教育的差距呢?

阅读是弥补教师差距的重要方法

现在除了提升教师水平,是否存在一种更加便捷的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环境,缩小教育在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距?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美国学者赫希曾在《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一书中提出,“我们只有在妥善处理好阅读问题后,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才能实现保证每位学生人生起点公平的目标。”

朱永新也深以为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以图书和阅读来缩小教师差距的过程很简单。

任何一个老师,一个人能够传递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够借助书籍,一个是教师能够用自己的视野、经验、见解为孩子们的阅读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提升;另一个是孩子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视野、境界、知识结构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建构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因此,想要推动孩子们阅读,非常需要老师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们阅读。在朱永新看来,老师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甚至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

在发挥老师带头作用方面,朱永新提出了三点建议。

1. 老师自身要热爱读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用自己对阅读的坚持对学生耳濡目染。当下社会,老师们工作时间长,也面临读书时间少,读书少,效果差的难题。要改变这一现象,朱永新建议老师们还是要合理安排时间,挤出时间读书。

2. 老师自己要有鉴别书优劣的能力,乐于阅读优质书籍。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书,重在精读;其他好书则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

3. 老师要耐得住性子,不抱着功利心态阅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的成效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但是持之以恒,非功利化的初心一定会带来成长。

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增加阅读后的成效,朱永新也在教育实践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

2016年四月,湖北随县召开了一个新教育大会。原本,随县是新建的一个农业为主的县,原来没有城区。随县参加新教育实验仅仅五年,五年以后,它的上级地级随州市进行了一次综合测评,以初中为例,随县的二十三所学校全部进入全市前三十名,全市前十名随县更是拿下七名。

朱永新和团队专门去看村小的孩子,发现他们的阅读量和精神状态和城市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更好。

改良阅读结构 阅读内容需要多样化

除了要增加阅读量,朱永新还指出,当下国内孩子的阅读结构还存在缺陷,主要就体现在阅读内容不够多样化。

这不仅是老师们需要注意的,也是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景——“家庭”——这一情景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是孩子的课外书太少,教科书以外的书没那么多。朱永新将教科书比作母乳,不可否认它很有营养,但是6个月以后,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了。

其二,是跨领域的阅读太少。与文学相关的小说看得多,但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传记文学,甚至充满艺术感的诗歌也应该为孩子的阅读提供养分。 与朱永新对话教育的麦克法兰先生对于这一点也颇为赞同,他认为阅读影响着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孩子脱离自身,了解其他世界的重要能力。他推荐孩子阅读小说、诗歌,还有儿童故事来培养想象力。

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进入到作者创造的另一个世界中。如果想要了解19世纪初期英国中上层阶级家庭的模样,就可以阅读奥斯丁等小说家的作品;要了解19世纪晚期的俄国,就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的作品。

诗歌则通过运用押韵、节奏、想象、比喻等手法让读者脱离自身去体会作者希望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从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中感受到。这一点是其他形式无法实现的。

此外,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传统上都有十分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当然其他国家也是。

儿童故事是一种奇幻文学作品,像《哈利波特》、《爱丽丝漫游仙境》等可以将我们带入一个亦真亦假的想象世界,激发我们对另一种现实的感受。

但阅读也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所有学科都有阅读的需要。自然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不论哪个领域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

学艺术的孩子需要培养自己的艺术视野、鉴赏能力,可以看世界名画、听大师的谱曲与弹奏;读了《元素的故事》的孩子或许会就此对化学产生兴趣;看过《从一到无穷大》的孩子可能会走向数学科研道路。

拓宽阅读的内容,也就是在拓宽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1993年于苏州大学任职时推出“苏州大学学生必读书计划”,并且在1995年组织全国专家学者研制“中国第一个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由此开始了专业的阅读研究和推广生涯。

2020年,朱永新还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颁发的“IBBY-iRead爱阅人物奖”。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阅读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外滩君特别与朱永新教授就这个主题进行了一次谈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茱萸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