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基计划第一年招生遭遇滑铁卢的三大原因

(2020-10-29 17:34:03)

强基计划第一年招生遭遇滑铁卢的三大原因

强基计划第一年招生遭遇滑铁卢的三大原因

今年强基计划补录的,招生计划210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补招9个专业46人、5个专业71人,招生计划150人的北京理工大学补招4个专业67人,最为“重磅”的消息是,北京大学官方消息称今年强基计划录取842人,有知情人士介绍,北大的招生计划为900人。这意味着北大也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先向大家说一下什么是强基计划,大家都知道升学很多种方式,比如裸分升学,艺考生,体育,外语保送等等,那么选拔高精尖高中学生进入36所双一流大学,通过本硕博衔接培养他们成为科学家的这种牛气的升学方式叫做强基计划。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诱惑力,但是为啥招生遭遇滑铁卢呢?

强基计划第一年招生遭遇滑铁卢的三大原因

刘老师分析原因如下:

1 强基对竞赛生吸引力较小。今年强基拔高了奖项门槛,想走强基报名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成绩优异,高考出分后只要成绩排名靠前即可进入复试,另一个是奖项条件是奥赛银牌及以上。大家知道,奥赛金银牌学生的稀缺程度堪比国宝熊猫,远远满足不了招生计划,这个条件使得奥赛国三及省奖学生被隔绝在外,无法通过奖项走强基计划,丧失了一批优质生源。

2 报名环节简单,学生放鸽子现象严重。整个强基计划报名流程相对简单,基本5分钟内可以搞定。据笔者所知,有所当地市最好的重点中学上千学生(几乎对强基毫不了解)全部在老师的要求下参与了强基计划报名。大量成绩优秀学生懵懂报名的结果就是使得初审通过分数线居高不下。最终很多学生通过初审也不会去参加面试,造成了资源浪费。强基第一年,可以说参与者众多但诚心诚意者很少,

3 家长报考存在功利思维。强基录取流程中,是高考出分之后学生才决定去不去面试,家长会算一笔账,咱手里这个成绩是某某大学的基础学科还是去钱景更光明的热门专业呢。相当一部分家庭在考量后最终放弃了强基计划的基础学科,投向了热门专业的怀抱。

对家长而言:不管政策怎么调整,改革的宗旨和选拔的标准不会变,优秀考生仍需聚焦“综合成绩+学科特长”双路径培养,尤其是重点校。同时,不管政策如何变,请谨记高考永远是王道,特殊招生只是锦上添花。

如果孩子确对基础学科感兴趣,希望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欢迎来强基计划,如果抱着捡漏的想法,那么当下(最起码是今年)的政策不存在空间。

最后化用黄埔军校的对联,给大家做个总结:捡漏省分请走别路,追求热门勿入此门,横批 强基计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