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就应该多读一些书

(2020-08-20 18:42:08)
标签: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老师,就应该多读一些书!

老师,就应该多读一些书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起源于哪一年?可以从一本杂志的变化中见分晓。这本杂志是东北师范大学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该杂志创刊于1984年,刊名叫《高师函授》,1989年更名为《中学教师培训》,1993年更名为《中小学教师培训》。也就是说,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肯定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全面重视应该从90年代开始。整体来说,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

而这些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有关教师读书的,从未间断过,尤其进入21世纪被广泛重视,特别是新教育实验尤其重视教师专业化阅读。

一次又一次教师读书培训,效果如何?我国教科研课题很多,但至今看不到这一研究的大数据对比。从我工作三十年的经历来看,效果不佳。有的学校领导比较重视阅读,还会给教师买书,在这种逼迫下,老师们怎样的?大多数是不得不读了,但多是浅读一番,佯装写下数言读书收获。如果学校只是请专家来做个讲座,接下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读书之书,自然流于形式。而一所学校,主动读书,大量读书,即使没有任何培训还不停止读书的老师,那是少之又少,甚至很多学校一个这样的老师都没有。

有多位领导,让我为老师推荐一些书,我首推的一本书叫《乌合之众》,这个书名挺吓人的,但目前没有哪位领导买给全校老师读的。其实这本书最值得老师去读。这是一本大众心理学世界名著。我读后特别喜欢,因为这本书道出了人们集体不做许多大事、好事的原因。老师集体性的不爱读书,同样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原因。

《乌合之众》的作者,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说:“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每一个人个性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相互传染,相互暗示,集体性催眠。”用这句话来思考老师们多年的不读书现象,你会发现,好多老师个个是催眠大师,用极具隐蔽的传染力、暗示力,一起将自身本来都有的读书基因沉睡,所以这个群体在课堂教学上没有了个性,共同关注的就是分数、绩效等事。

哪个老师没有上过小学、中学、大学?现在还有哪个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说老师不会读书,有谁能相信?假如一个办公室里,十位老师,有七八位在读书,那二三位很容易跟着读,十位老师八九位不读书,那一两位读书型老师肯定如《凯文不会飞》这本书图画书中描述的一样。看这本图画书,就知道在图书馆里的读书人有哪些,只有一只燕八哥、一只老鼠、一只青蛙、一只天鹅、一只刺猬……也就是说,真正的读书人,是一类中的极少数。精英就是这样产生的。

懂得这种集体失去个性、集体性催眠,你又有什么好办法让老师爱上读书?

这十来年,我在国内外给很多老师讲过读书。每一次讲,我都建议老师先收起“教师”身份,让自己回到“孩子父母”的身份上。一个不爱读书的父母,能让自己的孩子爱上读书吗?我知道,古代有许多不识字的父母,孩子居然能中举、成为状元,但不得不说,他们虽然不识字,但教育孩子的智慧却比许多识字的父母强百千倍!2015年底,我读到张文质这位学者发表的一篇关于“一线教师的孩子难以成为精英”的大作,一线教师怎么了?在课堂上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的教师,把别人的孩子培养成了上清华、北大,自己的孩子却……怎么回事?所以我明确告诉老师,最好读一读《奇迹学校》这本书。

这所美国的学校是2003年9月9日开始的,校长是黛博拉·肯尼,2013年,这所学校就成为全美的楷模学校,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赴学校,《福布斯》盛赞她为美国全民义务教育设立了黄金准则,称她为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先驱。十年,就可以成就一所名校。靠的是什么?

黛博拉·肯尼丈夫去世之后,三个孩子的教育落在了她的肩上。而这时,她发现当地教育的许多问题,她想办一所学校。为了筹集办学款,所做的事,让人流泪。黛博拉·肯尼非常重视三个孩子的读书,在她的教育下,每个孩子一年读100多本书。她把书带到学校,要求学生每人每年最少读完50本书,结果该校学生每年都超过80本书。是10年坚持读书,改变那些孩子,成就了这所学校的优秀。如何教好学生?黛博拉·肯尼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到学习规律,自己的孩子一年读100多本书,是什么样子的,黛博拉·肯尼最清楚,她为何不要求学生也读100多本?为何要降低一半要求?这就是教育真谛!为何学生突破了50本?这就是学生被读书唤醒了。

我们的学生为何读不起来?教师不知道孩子读多少书是合适的,因为他们没有在自己家里做过实验,在学校里他们也不会做这个实验。教师的孩子成为精英那么难为何?虽然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年可以读多少书。

其实,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却不知道真正的优秀离不开大量读书。我建议教师好好读《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因为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美国内华达大学有一个研究报告,研究调查的对象包括了27个国家,共7.3万名学生,目的在于调查他们受教育的时间长短。调查发现,家中有藏书的孩子,大学毕业的比率比起家中没有藏书的孩子,多出了20%。另外,家中藏书量若超过500册以上,孩子受教育的时间也平均多出了3.2年。这显示出家中藏书的多寡,和孩子受教育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联。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每个家庭收入的多寡,是影响孩子受教育长短的原因之一,世界各国皆然。研究人员麦坎还指出,在中国大陆,家庭藏书超过500册以上的家庭,孩童接受教育时间比没有的家庭,平均多出6.6年;在美国,同样的情形下,则多出2.4年。”

我给数万名家长讲座,因为这段话改变了许多家长,让家长们疯狂般地给孩子买书了,买500本以上的书了。教师听了之后,会行动吗?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因为老师这个群体,固执之人,很多很多。

我给校长培训,我建议校长到自己学校的每位教师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有多少书,每年搞一次评比,看看哪个教师家里的书多,哪个教师一年读书多。搞这样的评比,比什么都重要。校长们,会做吗?不会的,他们不会的。

与很多教师聊天,他们也都想成为优秀教师。所以,我建议他们读《教师花传书》,因为佐藤学明确告诉我们一线教师:“教师是‘教的专家’,同时也必须是‘学’的专家,在知识高度化、复合化、流动化的知识社会更应如此。对小学教师来说,所有学科的学问与教养全部得到提升是有困难的,但如果在现在执教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都能读至少一本新书,教师的阅读就会使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有所丰富。请先从这方面着手做起吧!”这样的阅读,99%以上的教师没有做!成为优秀老师,没有这样的阅读,那种优秀肯定有水份。

让孩子成为精英也罢,老师们成为优秀也罢,其实给自己、给孩子设置什么样的目标,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建议老师读桦泽紫苑《过目不忘的读书法》,因为这本书中有这样的数据:

1.如果你每个月读7本书,你将超过96%的日本人;

2.如果你每个月读10本书,你将超过98%的日本人;

3.作者桦泽紫苑,日本精神病科医生、作家每个月读30本书,每年出版3本书,每月都有演讲,每月在电影院看10场以上电影,每天要更新Facebook,每天更新YouTube视频……

培训中,我还建议教师为自己建立一个阅读体系。教什么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阅读体系。

讲了这么多,老师愿意改变吗?我知道很难!但我相信,一定有醒悟之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