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读书兴趣应从课外书入手

(2020-03-25 10:43:56)

培养读书兴趣应从课外书入手

培养读书兴趣应从课外书入手

  大凡谈读书都绕不过三个问题: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这个问题如今似乎已不是问题,很多教师、家长已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问题是很多教师认为没有时间读书,“每天忙于教育教学工作,哪有时间看书学习?”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任何时代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朱光潜在上世纪20年代写给青年人的信中说:“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当今人类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时代发展的步伐突飞猛进,“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

  朱光潜强调:“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如果你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闲暇时可以寄托心神的东西,一旦闲暇来临,便会无所适从,“说不定会被恶习惯引诱。”如果你能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笔者联想到眼前的情形,因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国人都必须宅在家中,让平时忙碌的人们突然有了大把的闲暇时间。人们先是兴奋,继而又郁闷,不少人宅出“草”来,闷出“毛”来,憋出了“内伤”。手机、电视无限循环,“招”猫“逗”狗,甚至惹是生非。如果你能养成阅读的习惯,相信此时绝不会六神无主、无所事事。

  朱光潜认为:“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养成,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了想拿诗歌来消遣,已寻不出趣味了。朱光潜强调“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比如读一本小说,平时自由地拿来消遣,觉得很有趣味,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会索然寡味。因此,他建议年轻人“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书是读不完的。朱光潜认为:“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既然书读不完,就需要精选。“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古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不在多,贵在精而要,阅读经典、阅读原著,这是许多学问大家的共识。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光潜认为,与其读十部无关紧要的书,不如用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是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咏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读书应当分种类。一种是作为公民所必需的常识,另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朱光潜认为,“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这种为了做学问而读书还须围绕一个中心去读。或是科目,或是问题。朱光潜举例说:“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

  朱光潜先生的这段话虽然是讲给年轻学子的,但笔者以为,也非常适宜教师。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当然是一门学问,要想成为教师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炼摔打。笔者以为,作为教师,既应该以科目为中心去训练阅读,不断精进所学专业,又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深入阅读研究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循着朱光潜先生所指的路径去不断阅读、实践,相信每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教师都会不断成长,达成所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