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教育 |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教育部发文称将清理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
教育部发文称将清理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教育部做了一件大好事,可以说一线教师的福音真的来了!那么,作为教师,你希望哪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会被清理呢?
首先,那些杂七杂八的代办收费应该“紧急刹车”。
比如某些学校要求班主任代收学生的意外保险费、豆奶费、教辅材料费等方面。就拿学生的保险费来说,校长自然不会亲自去收劳什子的保险费,而是让每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代劳”。众所周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不能向学生收什么费用的,一旦“东窗事发”,收钱的班主任就算一分钱都没赚,也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想到了一种“定心丸”,那就是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发一张“告家长书”,“告家长书”当中写着家长自愿买保险或者交其他什么费用。尽管有这一种“定心丸”,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班主任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次,一些琳琅满目的迎检材料可以“退出舞台”。
有人说,安全材料是学校推卸责任的“护身符”。但是,在很多中小学,这种安全类的“护身符”多到令人瞠目结舌:记得某一次,上级相关部门赴某乡村小学进行安全检查,该校的“安全员”一下子搬出了一百多盒的安全材料,检查人员目瞪口呆,学校的“安全员”双目无神。更让人无语的是,该“安全员”还是学校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安全材料做这么多,这位老师有空上课吗?还有心思上课吗?
满眼都是材料,满心都是材料,在“安全员”的“字典”中,“材料”是最大的字!数量多到令人发指的相关材料,真的能为学校的安全“保驾护航”吗?如果老师在做材料的时候,班级里“挂空档”,出了安全事故,再多的安全材料也是一堆废纸!第三,令人啼笑皆非的“进校园”活动。
比如“帮贫扶困进校园”,一个教师绑定一个贫困户,一些自己还没脱贫的农村教师耗尽“洪荒之力”让贫困户脱贫,每天做一大堆的材料,把帮贫扶困的现场进行拍照后再打印出来。同时,五花八门的计划、规划、小结、总结更是让大部分教师教师烦不胜烦。再比如一些杂七杂八的APP进校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比如今天禁毒进校园,老师和家长都下载个禁毒APP;明天智慧阅读进校园,老师和家长们再下载个智慧阅读APP;后天安全教育进校园,老师和家长们在下载个安全教育平台APP……“学校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头装”,说的就是这种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