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方法
(2019-02-28 14:30: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方法
没有孩子一开始是喜欢上学的,但为什么都还在上?原因:一是不得不上,二是大家都在上,孩子也就不排斥了,这是环境和氛围的力量。我们拿诵读经典来类比,其实也是一样的。
一、不得不读。虽说诵读经典不是万能的,但不诵读经典也是万万不能。
二、虽然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像学校那样人人都诵读的环境,但全国遍地开花的诵读经典班已经说明我们在努力打造一个诵读经典的环境,尽量让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
三、我们并没有在孩子的上学习惯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孩子的确已经适应和习惯了。
如果今天孩子不想上学了,能表达大多数家长心情的恐怕只有五个字:
不上也得上!然而在诵读经典习惯的培养这一块,我们并没有像上学那样让孩子屈从,我们总能想出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不让孩子感受到压力。
因为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事实也证明,好的引导方法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在上学这一块,我们会绞尽脑汁变着法子这样去引导孩子吗?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习惯理应比培养孩子上学的习惯要容易,不是吗?然而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家长觉得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习惯那么难呢?
关键问题还在于家长自己内心对诵读经典的态度,家长愿不愿意让孩子诵读经典(肯定会说愿意),愿不愿意跟孩子一起诵读(很难说,因为还有很多家长是为了孩子而陪读的),因为诵读是需要家长跟着一起读的,而上学不需要陪,往学校一交就好了,所以家长觉得上学比诵读要简单轻松,其实最大的阻碍和困难就在这里,是家长自己没办法冲破自己的内心,不愿意成长,不愿意去付出,所以才能找出这样的借口说孩子不要读不喜欢读,不是吗?
当你坚定了诵读经典的信念,养成诵读经典习惯并不难。
实践诵读经典引导方法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另外,也欢迎大家把自己实践过的有效方法贴出来,大家同学习,共进步。努力,加油,坚持!
1耳濡法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没有定力,坐不住,怎么学经典呢?让他多听。
听经典诵读机的音频,听妈妈读,都可以。最初的原则就让他边玩边听,音频可以当背景音乐似的循环放着,即使他在说话或者睡觉,也能被吸收,小孩子就是用耳朵来学习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
孩子的大脑很神奇,海绵似的吸收,听多了自然就会了,慢慢也就有兴趣了,这是无为而为地学。
还有睡觉前的这个时段也可以再放一遍,只要孩子不反对就行,坚持放一段时间,孩子就会适应,这样一周下来,同样的内容每天至少听了一到二遍,早已混了个耳熟。
那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是不是就不需要听了呢?NO,仍旧要听。一是为了强化记忆,二是新内容的话顺便正了音。
我们一定要了解输入原则及输出原则。
什么是输入及输出?我们小时候都做过数学题,一个水池,一边在进水,一边在放水,多长时间放满等等。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教大家这个练习题怎么做,是为了形象的说明一个问题,水池为什么会放满,是因为输入的水多了,水满则溢。
那人的听说功能是不是一样的道理呢?
婴儿从出生到呀呀学语,是因为他听得多(输入)了,就渐渐会说(输出)了,而且还能懂(消化),并不需要我们一一解释给婴儿听再教他怎么说话。
所以学习经典,背诵与理解,这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要我们的输入量够,根本不需要着急。
2欲擒故纵法及榜样熏陶法
刚开始实践诵读经典的家庭,妈妈先不要急于让孩子开始,只管自己读。
如果孩子凑过来,也不要说话,自己读自己的,如果孩子说话打断,就说:
“妈妈要读书长智慧,想当一个更好更优秀的妈妈,读书的时候不能说话,一说话就会读错!”
慢慢孩子就会习惯在你读书的时候不去打扰你,有时甚至会好奇,妈妈读的是什么呢。
过个几天,孩子听妈妈读的内容也听熟了,或许还会主动跟着你念。如果宝贝也想要跟着一起来读了,也不要让他读,而且每次读完后,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说:“哇,妈妈读完了,妈妈好棒哦。”
孩子都喜欢争做棒宝宝,这时他肯定地说,我也要读。这时给他制造门槛:“诵读经典很好,可以改变气质,长智慧,但是却是需要每天坚持的哦,每天读一点点,你做得到吗?”
孩子肯定会一口答应:“做得到”。妈妈表示不相信:“算了,你还是别读了,妈妈一个人读吧。”
反正想尽办法吊孩子胃口,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妈妈再坚持个几天,宝贝天天看着妈妈这么轻松就读完了,孩子就会认为诵读经典没那么难,这时再让宝贝加入进来,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诵读经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天两天的,所以家长不能急,要慢慢引导,不要在乎孩子还没开始的,养成习惯最重要,让孩子喜欢经典更重要。
也就是说一定要淡化目的,告诉孩子,经典不是让宝贝一个人读的,强调妈妈喜欢诵读经典。大人喜欢读了,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
3替换法
6岁以下的孩子是以右脑的形象与直觉思维为主导的,我们经常说诵读经典,有些孩子他并不能理解诵读经典能做什么,而且又那么枯燥,所以前期难免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
我的做法就是:直接用“长智慧”代替了“诵读经典”。
每天晚饭后牛牛就会说:“妈妈,我们要去诵读经典班长智慧了。”
4口号法
简单有力的口号,不仅能给人强烈的印象,还能使人铭记于心。
我们在每周末的诵读经典活动开始之前,都会让孩子们一起大声念这句口号:“吃饭长身体,诵读长智慧”,让孩子明白诵读经典的作用并达到强化。
5激励法
我们都知道语言及行为都是有无形的能量的,如果我们每天对自己说负面的话就等于在诅咒自己,如果我们每天对自己说正面积极的话就是在鼓励自己,一个受到鼓励的人会被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诵读经典前的励志语:
诵读经典让我自信!坚持让我进步!
我是积极的人,我一直在成长,我珍惜成长的机会!
我在成长中获得智慧,有思想、有才华、肯坚持,
我终将获得成功!
我爱经典!我坚持读经典!
我会成为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人!
我相信自己!(内容可以自己编辑,用正面积极向上的语言即可)。
大多成功的优秀人士,我们翻阅他们的成功史,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目标,我相信每个人都不缺乏,缺乏的只是信念。很多人都不明白信念是怎么一回事,信念,信念,简而言之,就是“相信+天天念”。
这样,念的内容就会根深蒂固的植入心灵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了。我们坚持每天读经的目的不也正是为了让经典精神成为我们的信念,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吗?
6暗示法
暗示也分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我们要学习的是积极的暗示法,家长通过自己积极、快乐的语言或行为,让孩子接受积极的暗示。
比如说:每次诵读经典结束后,我们说,“哎呀,太简单了,这么快就读完了,我还没读过瘾呢”,“诵读经典真舒服、真轻松呀”等等这些暗示语。
假话说一千次也变成真的了。另外,诵读经典结束后,可以念一下“诵读经典感恩词”,既有感恩心的培养,又对快乐读经的暗示是一种强化。
7联想法
成长中的孩子总会给我们一些惊喜,我们可以把平时一些优秀的表现都归功于是诵读经典的结果。
比如:宝贝今天跟小区清洁工奶奶主动打招呼问好了,我称赞他:“真有礼貌,诵读经典又让我们牛牛长了不少智慧了,妈妈真开心!”
虽然我知道这是身教的影响,但在孩子面前,我还是把这个功劳归于读经典。
8偶像闹钟提醒法
每天最好固定一个时间诵读经典,就象一个生物钟一样,到什么点儿就知道该干什么事。
闹钟的提醒声音用孩子喜欢的偶像或者是最喜欢的人都可以,让他们录下自己的声音:“可爱的XX宝贝,长智慧的时间又到了哦,我好想看你长智慧的样子,听你清脆又好听的声音。快快来坐好。
我们现在开始咯!”孩子听到喜欢又熟悉的声音,马上就会进入诵读状态了。
9臭美法
“古人云: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
”的确,读书是可以让自己的面貌和气质发生改变的。
我是怎么用这一招的呢,比如,早上我们起来刷牙洗脸,照镜子,牛牛也在我旁边刷牙,我就自言自语:
“哦,妈妈发现最近又变美了,气质更优雅了,诵读经典真好,我要天天诵读,天天美。”
这话虽然没有对着他说,但是他听到了。追求真善美也是人的本能,男孩子也是一样会臭美的。
10游戏法
接龙读:妈妈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方法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让孩子感觉到新鲜。
前一篇:你凭什么在单位立足?
后一篇:领导为什么提拔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