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新教师,都会经历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每一学年,新一届学生都会迎来第一课;教育生涯里,免不了经历公开课的第一次;中小学全面启用新教材后,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后,每一位师生都会面临不一样的第一课……
作为教师,这样的第一课有什么特别的设计?有怎样难忘的记忆?发生过什么特别的故事?会有怎样创新的举措?新学期,《现代课堂周刊》特别推出“我的第一课”,或呈现优秀的课例,或讲述特别的课堂故事,或评述第一课的得失,挖掘其创新点,提炼其教育意义,多方位呈现广大教师的“第一课”。
“我的第一课”的真正意义,大概在于那是作为教师的我与另外一个梦一般美好且神奇的世界相遇。这样的相遇,不是在“呱呱”坠地的时刻,也不是在周游世界的时候,而是我们踏进学校大门与书本、与知识、与未来产生链接的那一刻,这样的链接就像电影《阿凡达》中动植物通过那茸茸的尾巴链接生命的密码。
我们或卑微或富贵,却都在“第一课”开启后,平等而公正地接受分享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学者马修·阿诺德所说的“曾经被了解过的与被述说过的最好的一切”。那时,我们才真正从混沌和迷糊中醒来,才真正开始生命之旅,并将会知道“整个人类世界与它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与那些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自然世界与探究的方法,量化的与语言的技巧,还有活泼的艺术。”
我们的人生就这样,从“第一课”开始进入一段全新的篇章,进入一个宏大的主题——知道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并与这个世界相关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任何知识、技能,或者强加的品行、道德,都是人类编织的虚拟命题,不是教育的本质。学习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世界是什么?人生是什么?在课堂中,我们将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引导,挖掘我们内在的潜能,改善我们的人性,激发我们的想象能力、批判能力、自理能力、创造能力……我们自己建构学习、建构人生、建构价值和意义的璀璨大厦。
此后的岁月,我们可能会身陷困境,可能会生活日蹙,可能会发展渐灭,无休止的奔波,忙碌与辗转,但那些原点的力量就如同隐形的翅膀,让我们成为“精神明亮的人”,让我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生活可以征服我们的形骸,但征服不了我们内心的从容与坚强。
“第一课”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确切地感觉到这世界是如此庞大地存在,“第一课”就这样华丽丽地拉开了序章。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