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开课应该回归常态

(2018-11-02 05:36:37)
标签:

杂谈

公开课应该回归常态

公开课应该回归常态

公开课应该回归常态!

乡下老师

对于一堂公开课,做一些准备本来是无可厚非,也是相当必要的。这是出于对听课老师的尊重。既然大家百忙当中抽时间来到了你的课堂,你便有义务倾尽所有,努力让大家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有更多获益。这便如同家里来了客,你总得拿出点像样的东西来款待客人。否则,便是慢待客人,太显失礼。但是,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提前半月甚至一个月谋划准备,期间找无数班级演练磨合,甚至给同学们事先分配好任务,你回答什么问题,他回答什么问题;你应该怎么回答,他应该怎么回答;会回答问题的同学举哪只手,不会回答问题的同学举哪只手……一段时间下来,不仅孩子们台词熟练,而且眼神举止都被训练的恰到好处。孩子们是来学拍戏的吗?老师装模作样的讲,孩子们装模作样的听;老师装模作样提问,学生们装模作样的回答;老师装模作样的布置探究任务,同学们装模作样的热烈讨论!一节课下来,看似完美无暇,实则花拳绣腿。对听课老师而言,只是看看热闹,无法复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这样的“表演课”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为什么要上这样的“表演课”呢?能不能让公开课回归常态,变成可以复制,借鉴的“家常课”呢?答案是:不能,老师虽不想表演,但不得不表演。因为现在的公开课,承载的东西太多,已经脱离了原来教学研究目的。比如,老师自身的个人荣誉,包括职称在内的各种评选及奖励等等,甚至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的荣誉。正因为如此,“重任在肩”的一些公开课渐渐变了模样,变身为“表演课”,成为老师不得不背负起的一堂沉重的“必修课”。现在,很多学校把公开课,优质课区级以上一等奖作为晋升制成的一个重要的加分项目,作为老师获得优秀荣誉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考核老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们怎么能不迎合领导的喜好,费尽心思搞出一节又一节的花团锦簇的公开课,优质课?领导喜欢,花样繁多的优质课,公开课显示了领导们课程改革的成果,老师们喜不喜欢,学生们喜不喜欢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也有一些教师把上公开课当做成名的工具,当成了对自己的一次“考试”。因为上好一堂公开课,如若能拿上一个全市,甚至全省的优质课第一名,各种荣誉,职称地位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为了上好公开课,一些老师费尽心机,集导演、道具、美工等身份于一身,准备课件,制作教具学具,组织学生排演小品活跃课堂气氛……而学生就像演员,什么时候举手,哪个环节谁来回答问题,谁上台表演,谈心得,都是事先安排好经过多次排练的。这种公开课俨然成了表演课,平常我们上一堂课能这样去准备吗?这种“作秀”的公开课对教育教学真的有促进作用吗?公开课被编排得越来越精心,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变样。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公开课上这种教师和学生一起作秀表演的行为,对学生影响还是很大的。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杜绝公开课成“表演课”,关键还得规范和完善老师评价体系,要让老师平时的教学和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中,增加学生和身边同行们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让公开课回归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