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路径
(2018-07-13 05:35:07)
|
|
|
|
|
|
|
在此次“创课进校园”活动中,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教师张秋艳运用“三环六步”教学法,带领学生深情朗读、体会、感悟、研学、互动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想,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成功凸显语文的丰富与美好。
在观摩了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郑艳红带来的《社会现象评论作文的构思指导》作文课后,不禁让我们反思、审视“创课”“合作学习新样态”这些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张秋艳的课是建立在课堂预设的基础上,学生在张老师的引领下,诗意灵动,语言思维不断被激发,课堂新景不断生成。她的课符合“创课”的特点,但与郑艳红的课相比,还是有许多不同。
可以这样形容张秋艳的课堂:她把课堂划分为责任田,每块田里的秧苗都摆在责任田旁边,等着学生插秧播种,指挥着学生有条不紊地插秧。而郑艳红的课堂是一片未开垦的田地,需要开垦的工具、种子、秧苗均在学生手中,怎样分配责任田,怎样开垦、播种,播种什么样的种子都由学生决定。面对“家长陪读”这个话题,学生需要合作研讨这些问题,而不是教师让播种什么就播种什么,主动权要在学生手中。至于这块地长出来的是水稻还是玉米,只有学生心里最明白。
我很佩服郑艳红带来如此高效而灵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能让人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美,而成长离不开“学习共同体”中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
这堂课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念,郑艳红通过让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直面问题,相互倾听、合作探究,最后形成文学的语言,实现知识的合作构建,鼓励学生自己作出选择,学伴相助,规矩之内自由翱翔,创设了有质量、有品质、充满生命力的“合作学习新样态”课堂。
合作学习新样态强调,问题开放、不问不教、相互倾听,在“和而不同”的状态下,“凡事商量”“放大对学”,让知识变成“责任文化”,强调“创课”的主体来自学生。郑艳红的这堂课,让学生自主产生新思维,在“学习共同体”合作伙伴的帮助下,自己获得真正的成长,这就是新时代的“合作学习新样态”。
创课进校园,众多优秀教师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上,打造了“舌尖”上的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次活动,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易”,如何让学生从教室走向世界,这种新样态的课堂需要不断探索、发现、实践。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中学)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