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络研修《浮力》观评课报告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养生保健生活百科 |
2017网络研修《浮力》观评课报告
在今年的网络研修中,我在观评课部分看了四节课,其中有一节是郯城县胜利镇初级中学刘建军老师的初二物理《浮力》。本节是初中力章节中的难点知识,物体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条件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在流体静力学中特殊表现形式,它涉及物体浮沉条件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量大,相互联系紧密特点。刘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和实验辅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通过观评课引发的几点教学思考。
★★★主要优点有: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体浮沉条件和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三、本节课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美中不足有:
1交流都是以教师主动为前提,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较少。
2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实验教学资源,优化物理现象的呈现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设计了很多实验让学生体验,通过真实的实验探究来获得相关的物理规律,这一点做的很好,但悬念设计不够突出,教师急于得出规律去解释现象,而不是设计足够的悬念让学生对规律的探究产生强烈的欲望。
4课都没有学生主动质疑,他们都习惯被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老师的课堂学生“配合”得非常好,回答问题整齐划一,竟然每个问题学生都齐声回答,异口同声。学生的回答缺少个性化,而且学生都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创新之源,任何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终。所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教学建议 :
1、由于本节课活动比较多,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实验时做好指导工作,控制好活动时间。
2.本节教材有较多的阅读和小资料,学生阅读看书的时间基本没有,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看书思考。
3.小组活动较多但小组合作交流的不够有待加强 。
4.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当学生猜与深度关系时,可用学生分组实验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学生说完自己看法时,没有及时的形成或结果型激励评价等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思考,虽然可能不够成熟,但是。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学习、反思,一定对我的教学有所帮助。
感谢刘老师精彩一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