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尖子生相比,究竟差在哪里?
标签:
教育与尖子生相比究竟差在 |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与尖子生相比,究竟差在哪里?
一、与尖子生相比,究竟差在哪里?
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全部知识点都来自课本,几乎都是从一个现象或一个观念开始,引申或推导内容,然后得出结论,布置作业进行练习和巩固。
所以,尖子生并不是天生资质超强,也不是领悟能力强,而是在日常做题时善于动脑筋,形成并锻炼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于是越学越轻松。
不少学生和家长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上不去,主要是“懒”,平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努力程度不够,或是原来的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或是自己比较“笨”、听不懂学不会。
其实,他们与尖子生相差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由于没有找到其学习门道,被动地做题,过多的研究题目,研究解题方法,缺乏从理解到应用的思维过程,导致做题时吃力或不会做。
现在我们知道了,中等生并非输在勤奋努力,并非输在基础薄弱,而是输在了思考、思维层面上,被动做题是其中最大的敌人。
二、效率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可能会达到10小时,处于升学阶段的学生,每天能多挤出6小时,达到16个小时。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三、不同层次需要规划不同的主攻目标,首先得拿下80%的分数
由于平时训练没有达到熟练级别,不少考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度题导致考砸,而捶胸顿足、后悔莫及。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作为学习和复习中的主要部分,做题速度力求达到熟练。这种策略也叫做“抓牢自己抓得住的分”。
至于难题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敢于弃难题,适度、适量地做就行。这种策略被称为“抓住自己能够抓的分”。
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各异,学习条件、生活习惯有别,领悟力、思维快慢,学习目的、乃至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学习分层、学生分层在所难免,其学习策略和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对于学业水平不高的同学,或许解中等题都会感到一定困难,那就需要从基础入手,同时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