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和不省力杠杆三种分析思路
(2016-10-18 06:17:30)
标签:
教育省力和不省力杠杆三种 |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 省力和不省力杠杆三种分析思路
- 作者:stm21 来源:XSK 点击:4799次 评论:0条
六上《杠杆的研究》一课要求学生分析杠杆在什么状态下能省力和不省力,上了几年这个内容都觉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今年再上时有了三种分析思路。
思路一: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把那些用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规律。(左边作为重点,右边作为力点,左边钩码数大于右边钩码数,左边翘起-----省力杠杆。右边钩码数大于左边钩码数,左边翘起---不省力杠杆)
这种思路是教材上的思路,优点在于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样杠杆是省力的,但有些倾斜不太明显的杠杆状态学生容易忽略。缺点在于不省力杠杆不太容易理解,学生分析时有些混乱。
思路二:用杠杆尺做实验,让杠杆处于平衡,找出把那些用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平衡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规律。(左边作为重点,右边作为力点,左边钩码数大于右边钩码数-----省力杠杆。右边钩码数大于左边钩码数---不省力杠杆)
这种思路操作上比第一种思路要简单些,因为杠杆的状态都是平衡,只需关注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学生更易理解和分析。
思路三:用学生平时用的尺子作为杠杆,重物放在尺子的最左边,在尺子的最右边用力,把笔架起尺子作为支点,然后笔从2厘米、3厘米,依次移动,每移动一次用力翘一次重物感受比较用力的情况,把省力和不省力的距离记下来分析,找规律。
这种思路学生用力直观感受,并且在支点移动过程中能感受到用力大小的变化,距离也容易计算出来。但用力多少就单纯是感觉没有用数字表示出来。
我倾向于第二和第三种分析思路,大家看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