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6年高考考生将迎来本科一批志愿填报
(2016-07-05 05:20:58)
标签:
教育山东省2016年高考考生 |
分类: 博阅无痕潜行有声 |
山东省2016年高考考生将迎来本科一批志愿填报
齐鲁网7月4日讯
7月5日,填报文理类本科一批、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首次志愿;填报自主招生批志愿。
7月12日,填报艺术类、文理类本科提前批征集志愿。
7月23日,填报文理类本科一批征集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文理类本科二批、春季高考本科首次志愿。
本科一批可填6个平行志愿
根据省考试院的规定,本科一批首次志愿为平行志愿,可分别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自主招生批设置高校农村专项计划和自主招生(含高水平艺术团)两类志愿,每类志愿均设1个高校志愿,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考生所报志愿必须与取得高校农村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含高水平艺术团)资格的高校一致。取得高校农村专项计划和自主招生(含高水平艺术团)两类资格的考生可同时填报此两类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首次志愿填报1个高校志愿、4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体育类本科首次志愿填报1个高校志愿、2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其中,地方农村专项计划单设投档单位,志愿设置与本科一批文理类相同,取得地方农村专项计划资格的考生在填报本科一批常规志愿时,可同时填报地方农村专项计划志愿。
过一本线也有落榜风险
根据山东省高考招生录取日程,7月5日考生填报文理类本科一批、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首次志愿,自主招生批志愿。具体填报时间是7月5日9:00-17:00。市招办提醒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请考生务必合理利用时间。一是,上午9点刚开始志愿填报,流量过于集中容易造成网络不畅,请大家耐心等待,或者选择错开该时段填报;二是,不要在临近截止时间前上网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避免因网络、设备等出现问题而无法及时完成填报。填报志愿网址为:http://wsbm.sdzk.cn。
填报文理类本科一批和自主招生考生高考成绩需要达到文理科一本线,即文科考生要达到530分以上、理科考生要达到537分以上才有资格填报;艺术类本科一批和体育类本科首次志愿则需要相应的本科控制线,艺术文308分、艺术理293分,体育类本科线为306分。
因为一本线划定是按照招生计划1:1.2的比例划定,这意味着一本线上104195名考生中将有六分之一即使填报了一本志愿,也无法被一本高校录取,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盲目摸高,要科学合理,以免无法实现一本梦。
本科一批19日开始录取
本科一批录取分为三部分,
部分文理类高校及专业。包括国家“211工程”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部委属重点高校、部分省属重点高校、部分高校的7年学制专业,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地方农村专项计划)。录取时间:7月19日—25日。
未列入提前批的其他高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时间:7月14日—8月3日。
体育本科专业。录取时间:7月14日—8月3日。
如何实现“人校匹配”?参照职业指导中着名的“人职匹配”理论及其“三步法”,考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或专业时,也可以尝试“三步法”——
第一步,全面分析考生个人及家庭的特征和需求。对考生而言,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兴趣及活动经历,个人对未来求学的地域偏好、职业兴趣、毕业期望等都会影响到其对大学及专业的选择。就考生家庭而言,是否是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家庭的经济与社会资本、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学历期望、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就业期望都会左右考生及家庭对大学以及专业的判断和选择。
第二步,深入了解目标高校及目标专业。对大多数考生及其家庭来说,中国的大学不仅“千校一面”而且貌似“黑箱”,人们仅能从网络及新闻报道中获得关于大学的片段信息。
那么,考生及其家庭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增进对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了解?
1.进入高中就应展开对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寻找。严格来讲,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不是高考前后这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经过长期思考、探索的过程;高中3年的学习,不仅为求得一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我喜欢学什么?我将来适合做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从促进学生毕生发展的角度来讲,对职业认知与兴趣的培养,应该提前到小学和初中阶段,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校普遍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设置,这也是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重要原因。
考生及家长应小心两个误区。误区一是盲信排名。国内掀起一股大学排行热,各类高校综合排名以及专业排名层出不穷,比较有影响的官方排名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民间排名有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排行榜等。不过,目前的各类高校及专业排名,因为评价方的目的不同、指标各异、方法有别,排名结果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示质疑和批评,所以各类排名仅可作为志愿填报中的信息参考,考生及家庭对此切不可盲信,更不可据此进行盲选,替代自我分析。误区二是对口就业。在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当下,大学生很难在毕业之际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专业对口工作,毕业生们愈来愈感到学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人才市场需求的波动、个人社会资本网络的多寡有时更能决定毕业生的最终去向。
3在大致确定目标高校、目标专业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展实际调研。例如,利用高校开放日、高考咨询日等机会,提前到目标高校实地考察,了解目标专业的招生标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毕业去向等信息,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校园氛围。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到目标高校的在校生、毕业生,了解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感受和评价,分享他们对母校的印象。
第三步,实现考生与大学、专业的匹配,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被录取的大学及专业。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描述一个人人格的另一种方法,当学生的自我兴趣类型与所在大学、所学专业相匹配时,学生在就读期间可以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像其他学生一样,仅仅挣得一个说得过去的学分绩点。但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在考生与学校及专业难以达到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尝试寻找相邻、相近的学校和专业,这样的“人校匹配”结果往往是一个匹配组合,按照匹配程度由高到低,形成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最优选择以及若干次优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攀升、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逐年递减的大环境下,无论是考生及其家庭,还是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各类机构和人员,思考的重点应该从“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大学?”逐步转变到“为什么要上大学?如何度过大学4年?”从长远来讲,真正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而非学历文凭的简单累加。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并准备好以一种积极、严肃的姿态走完未来的关键4年,才是一个考生在高中生涯即将结束时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