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分析
(2016-06-26 05:49:02)
标签:
教育2016年德州市初中学业 |
分类: 博阅无痕潜行有声 |
2016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分析
|
文章来源:德州市教科院
|
2016年德州市初中学业水平数学试题严格遵循《2016年德州市学业水平数学考试说明》的考试要求,结合我市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题型和难度方面进行了统筹考虑,并兼顾了传承和创新。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学科能力,展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在保持历年来一贯的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试题具备基础性和综合性,对知识和能力实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达到了全面考查数学素养的考试要求。
一、立足基础知识,弘扬数学文化 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立足于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选择题的1-10题、填空题的第13—14题、解答题的第18—20题,分别对数、式、不等式、函数的性质、基本几何图形、图形变换、解直角三角形、统计等内容进行了考查,着眼于考查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 试卷中第11题选取了体现中国古代优秀数学文化并与中学内容结合紧密的素材,在考查基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引导考生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数学文化。如第11题取值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九章算术》,以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勾股数作为背景,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文化内涵整体育人的功能。 试卷中有的试题直接源自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多数通过适当的改编、整合而成,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具体题目见下表) 二、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 试卷对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初中数学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并达到了必要的深度。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平面几何、概率统计等主干知识在整份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式的内容有2,7,13题等;方程的内容有11,15,21,24题等;函数的内容有第10,21,24题等;平面几何的考查重点放在图形的识别、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证明,如3,5,9,14,20,22,23题等;统计与概率的考查重点放在数据分析的考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试题贴近生活,背景公平如6,8,19等题。 题目设计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将重点知识和能力结合,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如第2,5,9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11,12,22,23,24题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第8,19题考查了数据处理能力;第17题考查了抽象概括能力;第7,11,13,16,18,21,24题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第19,20,21题考查应用意识。 整卷力求从学科整体的高度在几个知识层面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思维含量高,以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并能从中提取有关信息,灵活地解决问题。如函数与方程结合的第21题,函数与几何结合的第24题,统计与概率结合的第19题等。 三、创新题型设计,注重思想方法 2016年的数学试题合理选取素材,创新题型设计,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试卷中第11题源于《九章算术》第九章勾股。其一传承了中国文化,其二考查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模型思想。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切线长定理列方程求解,也可以象古人一样,采用“术算”:(1)求弦= ;(2)求周长:8 15 17=40;(3)求面积的两倍:8×15=120;(4)求半径:120÷40=3(步)。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在今年数学试卷的考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第17,24题等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第24题等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第21,24题等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第20,21,24题等考查了模型思想。多数试题的设计门槛低,运用的思想方法有层次、有梯度,从而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能力水平。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考查数学思想方法为目的的考查要求。 四、试题梯度设置,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按照易中难梯度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按照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的权重5:3:2设置,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降低。 试题的表述简洁、准确,情境交融,知能并重,符合数学规律,阅读量、思维量和运算量比例恰当,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彰显了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试题减少了机械训练内容,杜绝了偏题、怪题。 总之,2016年德州市中考数学试题思路清晰,表述简洁,内涵丰富,注重通法,关注思维,在充分考查学科素养的同时,关注数学文化,突出了德州特色,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指导建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用心研究,恰当定位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平时教学和中考复习都应重视基础、重视教材,把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内容、思想与方法真正弄懂吃透。系统的整理归纳,使学生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使之系统化,从而活学活用。对教材的研究永远不过时、不落伍,坚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例、习题的价值,恰当重组、改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发挥例习题的最大价值,使之有效的服务于教学。只有抓住教材,夯实基础,才能保证中考基础知识不失分,也能解决考查综合能力的“活题”。 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试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数学能力的养成在于基础的深化和升华。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解题后的反思教学,包括题目的命题意图、解题策略、规律总结、方法提炼、思想概括、变式拓展等等。对平时练习中出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时,要及时强化和渗透,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失分的原因很多是由于“会而不对”造成的。这种现象是教师和学生都深深困扰的老问题,学生自己无法挖掘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往往只归咎于自己的马虎大意或一时疏忽,从而无法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出现这种问题原因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