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师应该这样上课
(2016-03-12 06:06:11)
标签:
教育今天教师应该这样上课 |
分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今天,教师应该这样上课
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教师的能力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观察和评价六位老师的课堂实录,我认为,教师上课要做到“四声”“四抓”。
一、课堂教学要有“四声”——笑声,读书声,赞美声和惊讶声。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但成功课堂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哇哇的背书?题海战术?热热闹闹? 相信老师们都在摇头。那是什么?是心。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当学生的心和老师的心相碰撞时,不用逼,不用叹,学生会主动求知。为此,课堂教师教学要有“四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为树师威,有些老师上课总是蹦着个脸,久而久之,这种严肃的气氛惹得学生倍加反感。怎么办?我所观评的6位老师,大多都坚持欢乐课堂的理念,课堂上,老师时而微笑时而严肃,同时还有课堂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师生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甚至学生争抢回答辩论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这才是“快乐的学习”。
2、课堂教学要有“读书声”。
设问的重点那么明显,学生怎么就是找不出来呢?后来,我发现,关键词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心中默读设问或材料时,往往会有起落调,而这,就是经常阅读培养出来的语感。学生语感不行,读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别说写作文了,就是一句话都找不出关键词来。所以,当我在观课过程中发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李金芳老师、《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的杭厚磊老师都很注重让学生“读”材料,“读”设问时,我倍感遇到了知音。在我看来,读书,尤其是大声读出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会让学生大声读“学习目标”, 知道要学什么,得做到什么份儿上,让学生大声读材料,甚至读3遍,让学生在了解中心意思的同时,学会断句,找出关键词,帮助做题。
要大声读才更有效哦。
3、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但老师在“纠错”的时候要讲究艺术,不要一味的批评,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有的老师很会“哄”学生,他们用激励赞扬之声让学生美滋滋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喜欢上了政治课。赞美声催发了学生学习进取之心,激活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一箭双雕。
4、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哎哟,你好厉害哦,竟然能够想到这一点”。这是《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杨玉玲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从中,我既能看出老师的惊讶和喜悦,也能看出学生内心的那种被赞美的自足和骄傲。
同时,老师也要适当的让学生“惊讶”。老师潮流的赞扬,知识的深入涉猎,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广泛的兴趣爱好等等,都会让学生惊叹不已。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四抓”——抓细节和习惯,抓学生参与,抓差异性学习,抓肚子。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来评价呢?我认为要有“四抓”。
1、抓细节和习惯。
细节就是错字,背诵、知识点,习惯就是正确书写,规范有序表述。学政治,不背怎么行。答题,不写怎么行。高标准,严要求,夯实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或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就要首先抓好学生的习惯。
杭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做题习惯方面做的很好,让我深受启发,同时,我认为6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切实增加课堂记忆这一环节,熟练的记忆能帮助规范表述,从而提分。
2、抓学生参与。
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6位观课老师的课堂上都有充分的合作探究,甚至还有3位老师融入了角色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教学,只有“教”是不成的,而只有“学”了,“教学”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所以,今天的课堂,必须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最广泛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学会学习方法,并找到解决问题之道。我发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的表述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贴近实际情况的具体阐述。所以,我会试着尝试在我的课堂上增加“角色模拟”这一环节,时间久了,学生回答问题自然会具有针对性。
3、抓差异性学习。
观课评课中有一项指标是“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这一项中,6位老师都有失分,尤其是“注重差异”这一环节上。
我想起我们听评课共同体活动中,丛主任曾经提到过“层次性教学”,在“提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检验学习成效”和“习题训练”中,都要体现出,优生要怎样,记计生要怎样,后进生要怎样,通过层次性教学,教室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所有的学生都有任务可做,并且有相应的检查方案,让每个人都不敢懈怠。
4、抓肚子。
所谓的肚子就是中间力量的学生。他们是一个班级的潜力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这些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学习中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没有后盾的支持,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时候老师推他一把,他就有可能往前迈一大步。课堂课下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快跟上,还要坚持“跟踪辅导”。这样,他们一定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提高。
考试是一条鱼,而我们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是给了学生一片海,所有的鱼都在海中。有了海,何愁收获不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