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的三重境界
(2015-10-31 12:53:12)
标签:
教育备课、上课的三重境界 |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备课的基础是对教材的解读,教师要潜心研究文本,分析教材,做教材的知音。
要达到以下三个境界
一是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其基本要求是谙熟教材内容。要抛开那些教参资料,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形成自已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二是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其基本要求是探寻文本的相互联系。包括从教材中跳出来,从整单元、全册、整年段的宽广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努力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修炼的阶段,一种提升的过程;
三是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基本特征是达到“原来如此”的悟境。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教材,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及更具高度的把握。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也是师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就普遍意义而言,课堂教学有这样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其关键词是“实在”;
第二境界,是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其关键词是“和谐”;
第三境界,是魅力教学的审美境界,其关键词是“美感”。
前一篇:女人睡觉流口水暗示什么?
后一篇:学校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