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华商报新年献词
(2015-01-07 05:02:10)
标签:
新年献词杂谈 |
分类: 博阅无痕潜行有声 |
今天,这又是新的一天,这又是新的一年。
当时光的刻度记录了尘世新的光亮,我们一改往常,卷起裤脚跳进岁月的许愿池,将过往被遗忘的“新年愿望”,逐一打捞回来。回顾往昔,那些用铅字、代码所讲述的故事,尽管有的朴素平静,有的激烈刺激,有的至今没有画上句号,但这却是每个人读得懂的中国故事,也是擦不掉的家国表情。在回望与守候中,那些曾经饱含深情的期待,那些不断重复的家国叙事,不过是希冀一个正常的生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财富取之有道,税款用之有度;老人倒地有人扶,少年不可欺;仰仗陌生的慈悲,良善遍布社会的角落……
尽管这样的生活远未完全实现,但过去的一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转型带来的希望。而这样的希望,不是以时间为标志,而是经过不断深入的变革,由各个阶层心态的转变所开启。国家话语当中,“新常态”的说法定义了这种转变,而人们情愿以更通俗的语言去解读——“新常态”的“常”,是正常生活的“常”,是常识的“常”。
“老虎”与“苍蝇”一同被打,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官场潜规则正在被行之有效的制度所取代;经济的增速放缓,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狂飙突进的发展;当呼格吉勒图洗刷了沉寂18年的冤屈,聂树斌案开始复查,人们有理由相信,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而于这座城市来说,我们关注“两不管小区”,关注带血土方背后的城市“村霸”现象,都是蕴含着每个人的权利不会沦丧的美好期待;甚至,一碗擀面皮有无罂粟壳,都直接体现着这个社会是否有章可循,是否良心做事。所以,过去这一年,我们从未懈怠,亦不敢懈怠,因为,城市的温暖温暖着我们,城市的寒冷也会寒冷着我们。
在激流转变中生活向好,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个体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希望,卑微者的尊严,能够成为时代的尊严;弱者的命运,能够成为社会好坏的标尺。于是,我们捍卫常识,我们建设理性,我们寻找信仰,我们沿着过往一年的努力,赋予整个社会以未来的想象:它是对过去的一种超越,是解决累积下来的种种问题的行动。
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摩天大楼,未必保证我们登上时代的金字塔尖。如果没有平等与公正为底座,没有科学与理性去引导,生活的良善便无法永恒。我们应该意识到,新常态的内容,必须包括高于人治的制度刚性,和严丝合缝的监督,以扼制贪婪腐败,阻止暗度陈仓;必须要有更远大的目光,将社会的发展与神圣的土地和天空,还有每一个个体生命,联在一起。
我们始终记得自己的理想,不是为了活着,而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如明光照耀。我们始终相信,这个城市的表情,并非只有愤怒和哭泣,还有喜悦、赞美和加油。我们不一定有坚定信仰,但有基本信念,即:这世界及绝大部分人值得我们善待,这座城市值得我们去改变及爱恋。
这是我们所想要的未来——尽管这不是一个最富庶的时代,但至少我们的努力,要让它成为一个称得上幸福的时代。
作为时代的瞭望者,我们乐见每个人拥有一个正常的生活,我们的国家,能够回到常识的轨道。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我们记录每个人的努力,见证生活细节的每一处改进。我们将铅字纸媒的温度,拓展到了各种信息汇集与传播的介质。无论每天第一眼翻阅一张张印着城市变迁的报纸,还是空闲时打开手机移动终端刷微博、微信,去感知一个正常生活所需要的信息,华商无处不在,因为我们“民本为魂、民生立报”的初心不改。
去岁今时,我们点亮了两盏灯,如今我们看到灯光所照耀的地方,一个正常生活的轮廓逐渐清晰,生活从来没有像道一句“岁月静好,现实安稳”那样,让人充满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