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捷径

清晨看到图片:一幅“老师,考哪儿?”,让我懂得孩子们真的希望自己在考试中获得最优异的成绩……只不过,他们一直在寻找学习的捷径。学习无捷径!只需苦登攀!
如今,学生是起得最早,睡的最晚,最辛苦的人……可众多成人都认可,也是没有缓解的办法。快考试了,学生们都急了,心急火燎呀!发出这样的照片,是社会逼的?还是家长心态逼的?还是自己不认真学习?谁也说不清楚。不过,要是不考试,我相信孩子们肯定会……要是我出题,那也不能泄密呀。考试的心情,我们都曾经有过,恐慌、忧虑、压抑、急躁……不说了,忒多了,想撕书!
面对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同学们都在疯狂地备考,大学生怕挂科,高中生要考取名牌大学,初中生更想拿个高分,小学生也想过个开心的年,好要更多的压岁钱呀,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努力的计算数学题呢……一片忙碌,一踏糊涂
!
其实,每个孩子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都想让老师家长满意,可不良习惯、失控的冲动,让孩子们失去了理智,迷恋网络游戏,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不想读书学习,只想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丧失了自己的尊严,还特爱面子,虚荣心不断增强,玩物丧志,让孩子们走向了看似快乐的“天堂”。他们忘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呀!把偏执当做自己的个性,听不进去良言和劝告……只要我们用心引导,给她足够的时间成长,就一定能够改好,好习惯21天就能养成。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未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绝不是一个结果。只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不苟,那么,结果必定会辉煌灿烂。就怕自己偷懒,懒惰会把一个人早早送进失败的深渊。学习的过程是一张一弛,决不能一曝十寒,我们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把学习进行到底,才是一个学生优秀的最好表现。但是,其他的兴趣爱好也不能放弃,更要好好珍惜表现呀!
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希望我的学生用心读书,专心复习,一心总结,别管结果如何,只要我们认真复习,做好考前准备,胜利应该属于我们!
我举一个中学生的例子。饶京翔是北京四中高三毕业生,他荣获了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奖、实验题解题金牌奖、理论题解题银牌奖、实验第一题最佳解题奖。在这些闪光的奖牌后面,不知道流下了他多少勤奋的汗水。据说他的学习计划是十分严格的。在计划中,他规定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少分钟,休息的这些时间里每一分钟做什么都事先安排好了。至于读书则有更严格的规定和计划。他的计划不是给别人看的,别人也看不懂,只有他自己能够明白。他把学习看成了一场战斗,在战斗中他争分夺秒,十分坚决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在他读高一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来,请他们全家去一家高级餐馆去吃饭。去高级餐馆吃饭对于一般的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他却不肯去。尽管妈妈爸爸劝说,他还是不愿意去,最后他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因为他每分钟都有着自己的计划,他不愿意为了到高级餐馆去吃一顿饭而打乱自己的计划。
他考上四中的时候,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但是他不气馁,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刻苦勤奋地学习着。慢慢地他赶了上来,学习成绩成了班上的第一名。他从高一开始,读了许多数理化的课外书,先后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行列式、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他看书,做笔记,做题……平时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也增强了他在大赛上获奖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学习要讲究方法,学生的成长就是寻找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过程。有一些同学总想找一条捷径,大家想一想,读书学习有捷径吗?答案:没有。只需苦登攀!希望同学们记住: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技巧和方法,怀一颗天道酬勤的心,以技巧结合切实的努力,成功才可能降临。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中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但是,范仲淹小时候勤奋苦读、“断齑划粥”的故事,大家未必知晓。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十分穷苦的家庭,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十几岁时,住进了一个寺里,勤奋苦读,生活十分清苦。他每天的食物就是一锅稀粥,待冷却后划成4块,早晚各吃2块,再切几根咸菜吃,这就是“断齑划粥”的故事。以后,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又只身跑到南都(今河南商丘),进了著名的南都学舍。在这里,他依然过着食粥苦读的生活。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困乏至极,才和衣躺下,醒来再读书。后来,范仲淹穷得连每天两顿粥都不能保证,只是到黄昏时才吃一顿。这样,勤奋苦学了5年,为以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张舜徽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靠自学成才,著有《积石丛稿五种》等多部著作。他认为,要立志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一定要勤奋。在他长期自学过程中,充满了勤奋的汗水。少年时期,读古书时,他经常手抄熟读。在19岁时阅读《资治通鉴》,他一天读一到两卷,就这样,连续用7个月的时间将294卷的书读完了,并做了读书笔记。后来,他又立志通读《二十四史》。他不怕困难,无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从《史记》到《隋书》,他都用红笔圈点,从《唐书》到《明史》,也自始至终读完。最后,历时10年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有3259卷之巨的浩繁的著作。张舜徽后来的诸多著作与其平时勤奋与积累有重要关系。他自己总结到:我一生治学,没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总是从容不迫,埋头苦干,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到积之既久,果然水到渠成。所有的朋友们,我们是否应该能够从张舜徽的体会中悟出一些道理呢?
让我们在分享一个故事吧,可能你就醒悟了!
有一个小伙子总感觉到自己学习很不得法,而且汲取的知识非常的少,他就想能够找到一条捷径,以便让自己很快地领略到知识的奥妙。于是,他就到一座深山老林里去拜访一位智者。
小伙子很虔诚地向智者问道:“大师,请问我要怎样做,才能够很轻易地就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智者听到小伙子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他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
小伙子想了想,立刻说:“我认为,最好大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大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智者又笑了笑,但是他并没有向小伙子说什么,他只是静静地从桌子上拿起了一个苹果,然后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
智者望着小伙子,口中不断咀嚼着苹果,仍然是一言不发。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智者才慢慢地又张开嘴把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了他的手掌当中。
这时,智者伸出手,把自己已经嚼烂的苹果拿到小伙子的面前,然后对着他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小伙子相当惊讶,他不知所措地说:“大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智者又呵呵地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不愿意吃;然而,你为什么又想要轻而易举地就汲取我智慧的精华呢?你难道真的不懂得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经过你本身亲自去咀嚼的吗?”
智慧语录:
要想获得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需要自己亲自去咀嚼与体会。想要获得知识,就不能单纯去祈求什么捷径。这世间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自己不断地努力,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现在我最想让我的学生们朋友们都知道:学习无捷径!只有努力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祝大家:春节愉快!远方的朋友们记得早早买票,回家过年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