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2013-09-16 13:44:20)
标签: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2012-03-30 09:27:00 新华网 养成教育总课题组 推荐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不少学生毕业后仍常回母校义务奉献。自上课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伙伴关系,他的开场白常常是“请你们相信我”。从信任出发,开启教育的征程,第56号教室的秘密也许就源于此。
  诗人纪伯伦有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
  很多时候,一些教育行为之所以无效,或者说效果不理想,不是因为没有因材施教,也不是因为缺乏耐心与爱心,而是教育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最基础的东西。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看来,这个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信任。
  如果说第56号教室有何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师生之间建立的深厚的信任感,用雷夫的话说就是,“这间教室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害怕”。

  “信任一旦破裂便无法弥补”

  信任之于教育的重要性,是雷夫慢慢悟出来的。从教之初,一次雷夫外出开会。在他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的班级秩序大乱。为了不让学生再次“肆意妄为”,外出前,他会用很凶的口气警告学生:“要是有人不听代课老师的话,或没有做好分内工作,等我回来时,你一定很惨。”前几次学生还算听话,但时间久了,就渐渐威慑不住了。“和许多资深教师一样,我很不好意思回想早年的种种愚行。现在,我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孩子们结成伙伴。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并且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所以,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开头,雷夫很自豪地说,这间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了害怕。
  新学期伊始,雷夫习惯在第一节课上课前的两分钟,和孩子们讨论“信任”这个议题,并与学生们分享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玩过一个关于信任的游戏: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有人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他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而且这种破裂是无法修补的。
  雷夫来华的演讲内容之一就是师生间如何建立信任。他说:“如果你希望孩子信任你,那你的言行必须一致。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必须成为那样的人。你永远是学生不断校准自己行为的一个标杆。”
  演讲中,雷夫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那是他的两个学生,一个是非常聪明的男孩,一个是很可爱的女孩。他们相互喜欢,但喜欢的程度有点不同。男孩愿意为了女孩每天早到学校,帮她清理桌子。但女孩对他并不感兴趣,因为在第56号教室里,大家都喜欢善良的人,而男孩对进步很慢的同学态度比较鲁莽,不太愿意帮助其他人。有一天,雷夫听到这样的对话:
  男孩:“艾米,我喜欢你。”
  女孩:“我也喜欢你。”
  男孩:“但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女孩:“也不是那样的。”
  男孩:“其他的女孩都喜欢我。”
  女孩:“我知道。”
  男孩:“那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对你那么好。”
  女孩:“因为我的男朋友一定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人。”
  后来,雷夫问女孩:“艾米,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女孩告诉他:“因为雷夫老师教了我要这样。”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的确是第一个愿意聆听孩子说话的人,是孩子的好朋友,是孩子第一个愿意倾诉的对象。他总是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他那样的“好人”。一旦孩子能主动成为一个“好人”,便到达了雷夫所谓的教育的“第六阶段”----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那真的是最美的教育境界。

  “老师可以严格,但不能不公平”

  与信任同等重要的是公平。在演讲中,雷夫反复强调,“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雷夫举例为证:几年前,他的莎士比亚戏剧团要去洛杉矶某知名表演场地演出,许多老师都为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机会兴奋不已,唯一的反对者是一位从不让学生参加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老师。在学生家长的要求下,这位老师只得同意学生参加演出,但前提是,返校后每个学生每天要写100遍“我以后会为自己作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连写一个星期。结果这位老师不合逻辑的行为让孩子们厌恶到一整年都听不进他说的话,即使有些话是值得听的。
  雷夫坦言,他也是在别的老师身上逐渐明白这种关系的。刚上讲台时,他发现学生不愿意举手提问,也不愿意说“我不知道”。不过,在听了一位特殊教育老师的课后,他很受启发。“我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很伟大,学生们尊敬他,都听他的话。我反复思考其中的缘由,发现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他总是敞开胸怀、非常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后来,我问他有什么教育秘诀。他告诉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公平的赏罚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让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糟。”雷夫说,孩子并不怕特别严格的老师,但他们特别憎恨不公平的老师。比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却要惩罚整个班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很严格,但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每件事。一旦孩子觉得你对他们不公平,你可能就会失去孩子们心中的信任。”
  同时,雷夫建议,无论如何不要对孩子使用侮辱性的言语。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他讲述了发生在霍伯特小学的一个真实故事。几年之前,一位学生家长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要求校方严厉惩处一位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对他的孩子做了很不好的事情。起因是,孩子找不到作业,他到处找都没有找到,最后索性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倒了出来,但仍然没有找到。这个孩子的老师看到后,就告诉其他学生,以后大家扔垃圾时,不用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直接扔到这个学生的座位上就行了。
  在雷夫看来,这位老师不仅错过了绝佳的教育时机,而且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如果我们侮辱孩子,就永远都不会成为他的老师,即使你有很好的知识传授给他。对不起,孩子们已经永远记住了伤害,以后所有的教育都是白费的。”

  “学生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榜样”

  在雷夫心中,始终恪守一个准则----我是孩子的榜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雷夫都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总是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别想糊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你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雷夫从来不对自己的4个孩子大吼大叫,也从不抬高声音说话,即使自己很生气。在家的大部分时间,他都用来阅读,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热爱读书。在霍伯特小学,雷夫和气待人、认真勤勉,因为他希望自己是学生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那一个。
  “我们不能靠教条来教学生,而应由我们的身体力行来教他们。”在雷夫看来,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时,我和那位不当处置学生书包的老师一样,也会发怒、沮丧,只不过没那么极端罢了。我也曾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专制暴君、独裁者,现在看来,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会白忙一场。”
  “最近几年,我领悟了很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自信又快乐的人。”雷夫告诉记者,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相信他们有优异表现的可能。在你所打造的美好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雷夫说,他很喜欢坐落在洛杉矶中央的霍伯特小学,尽管学校里很多孩子不知道怎样说英语,那里也常有一些罪行发生。但是,当孩子们走进第56号教室,看到他们用心地学历史、学莎士比亚、学弹吉他,看到他们脸上挂着幸福而快乐的微笑,他的心里就很满足----“第56号教室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庭,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家人。而他们,也使得我走到了今天。” 记者张贵勇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2012-03-30 09:27:00 新华网 养成教育总课题组 推荐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雷夫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不少学生毕业后仍常回母校义务奉献。自上课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伙伴关系,他的开场白常常是“请你们相信我”。从信任出发,开启教育的征程,第56号教室的秘密也许就源于此。
  诗人纪伯伦有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
  很多时候,一些教育行为之所以无效,或者说效果不理想,不是因为没有因材施教,也不是因为缺乏耐心与爱心,而是教育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最基础的东西。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看来,这个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信任。
  如果说第56号教室有何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师生之间建立的深厚的信任感,用雷夫的话说就是,“这间教室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害怕”。

  “信任一旦破裂便无法弥补”

  信任之于教育的重要性,是雷夫慢慢悟出来的。从教之初,一次雷夫外出开会。在他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的班级秩序大乱。为了不让学生再次“肆意妄为”,外出前,他会用很凶的口气警告学生:“要是有人不听代课老师的话,或没有做好分内工作,等我回来时,你一定很惨。”前几次学生还算听话,但时间久了,就渐渐威慑不住了。“和许多资深教师一样,我很不好意思回想早年的种种愚行。现在,我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孩子们结成伙伴。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并且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所以,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开头,雷夫很自豪地说,这间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了害怕。
  新学期伊始,雷夫习惯在第一节课上课前的两分钟,和孩子们讨论“信任”这个议题,并与学生们分享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玩过一个关于信任的游戏: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有人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他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而且这种破裂是无法修补的。
  雷夫来华的演讲内容之一就是师生间如何建立信任。他说:“如果你希望孩子信任你,那你的言行必须一致。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必须成为那样的人。你永远是学生不断校准自己行为的一个标杆。”
  演讲中,雷夫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那是他的两个学生,一个是非常聪明的男孩,一个是很可爱的女孩。他们相互喜欢,但喜欢的程度有点不同。男孩愿意为了女孩每天早到学校,帮她清理桌子。但女孩对他并不感兴趣,因为在第56号教室里,大家都喜欢善良的人,而男孩对进步很慢的同学态度比较鲁莽,不太愿意帮助其他人。有一天,雷夫听到这样的对话:
  男孩:“艾米,我喜欢你。”
  女孩:“我也喜欢你。”
  男孩:“但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女孩:“也不是那样的。”
  男孩:“其他的女孩都喜欢我。”
  女孩:“我知道。”
  男孩:“那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对你那么好。”
  女孩:“因为我的男朋友一定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人。”
  后来,雷夫问女孩:“艾米,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女孩告诉他:“因为雷夫老师教了我要这样。”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的确是第一个愿意聆听孩子说话的人,是孩子的好朋友,是孩子第一个愿意倾诉的对象。他总是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他那样的“好人”。一旦孩子能主动成为一个“好人”,便到达了雷夫所谓的教育的“第六阶段”----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那真的是最美的教育境界。

  “老师可以严格,但不能不公平”

  与信任同等重要的是公平。在演讲中,雷夫反复强调,“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雷夫举例为证:几年前,他的莎士比亚戏剧团要去洛杉矶某知名表演场地演出,许多老师都为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机会兴奋不已,唯一的反对者是一位从不让学生参加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老师。在学生家长的要求下,这位老师只得同意学生参加演出,但前提是,返校后每个学生每天要写100遍“我以后会为自己作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连写一个星期。结果这位老师不合逻辑的行为让孩子们厌恶到一整年都听不进他说的话,即使有些话是值得听的。
  雷夫坦言,他也是在别的老师身上逐渐明白这种关系的。刚上讲台时,他发现学生不愿意举手提问,也不愿意说“我不知道”。不过,在听了一位特殊教育老师的课后,他很受启发。“我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很伟大,学生们尊敬他,都听他的话。我反复思考其中的缘由,发现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他总是敞开胸怀、非常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后来,我问他有什么教育秘诀。他告诉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公平的赏罚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让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糟。”雷夫说,孩子并不怕特别严格的老师,但他们特别憎恨不公平的老师。比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却要惩罚整个班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很严格,但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每件事。一旦孩子觉得你对他们不公平,你可能就会失去孩子们心中的信任。”
  同时,雷夫建议,无论如何不要对孩子使用侮辱性的言语。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他讲述了发生在霍伯特小学的一个真实故事。几年之前,一位学生家长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要求校方严厉惩处一位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对他的孩子做了很不好的事情。起因是,孩子找不到作业,他到处找都没有找到,最后索性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倒了出来,但仍然没有找到。这个孩子的老师看到后,就告诉其他学生,以后大家扔垃圾时,不用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直接扔到这个学生的座位上就行了。
  在雷夫看来,这位老师不仅错过了绝佳的教育时机,而且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如果我们侮辱孩子,就永远都不会成为他的老师,即使你有很好的知识传授给他。对不起,孩子们已经永远记住了伤害,以后所有的教育都是白费的。”

  “学生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榜样”

  在雷夫心中,始终恪守一个准则----我是孩子的榜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雷夫都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总是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别想糊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你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雷夫从来不对自己的4个孩子大吼大叫,也从不抬高声音说话,即使自己很生气。在家的大部分时间,他都用来阅读,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热爱读书。在霍伯特小学,雷夫和气待人、认真勤勉,因为他希望自己是学生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那一个。
  “我们不能靠教条来教学生,而应由我们的身体力行来教他们。”在雷夫看来,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时,我和那位不当处置学生书包的老师一样,也会发怒、沮丧,只不过没那么极端罢了。我也曾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专制暴君、独裁者,现在看来,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会白忙一场。”
  “最近几年,我领悟了很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自信又快乐的人。”雷夫告诉记者,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相信他们有优异表现的可能。在你所打造的美好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雷夫说,他很喜欢坐落在洛杉矶中央的霍伯特小学,尽管学校里很多孩子不知道怎样说英语,那里也常有一些罪行发生。但是,当孩子们走进第56号教室,看到他们用心地学历史、学莎士比亚、学弹吉他,看到他们脸上挂着幸福而快乐的微笑,他的心里就很满足----“第56号教室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庭,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家人。而他们,也使得我走到了今天。” 记者张贵勇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2012-03-30 09:27:00 新华网 养成教育总课题组 推荐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雷夫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不少学生毕业后仍常回母校义务奉献。自上课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伙伴关系,他的开场白常常是“请你们相信我”。从信任出发,开启教育的征程,第56号教室的秘密也许就源于此。
  诗人纪伯伦有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
  很多时候,一些教育行为之所以无效,或者说效果不理想,不是因为没有因材施教,也不是因为缺乏耐心与爱心,而是教育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最基础的东西。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看来,这个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信任。
  如果说第56号教室有何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师生之间建立的深厚的信任感,用雷夫的话说就是,“这间教室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害怕”。

  “信任一旦破裂便无法弥补”

  信任之于教育的重要性,是雷夫慢慢悟出来的。从教之初,一次雷夫外出开会。在他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的班级秩序大乱。为了不让学生再次“肆意妄为”,外出前,他会用很凶的口气警告学生:“要是有人不听代课老师的话,或没有做好分内工作,等我回来时,你一定很惨。”前几次学生还算听话,但时间久了,就渐渐威慑不住了。“和许多资深教师一样,我很不好意思回想早年的种种愚行。现在,我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孩子们结成伙伴。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并且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所以,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开头,雷夫很自豪地说,这间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了害怕。
  新学期伊始,雷夫习惯在第一节课上课前的两分钟,和孩子们讨论“信任”这个议题,并与学生们分享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玩过一个关于信任的游戏: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有人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他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而且这种破裂是无法修补的。
  雷夫来华的演讲内容之一就是师生间如何建立信任。他说:“如果你希望孩子信任你,那你的言行必须一致。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必须成为那样的人。你永远是学生不断校准自己行为的一个标杆。”
  演讲中,雷夫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那是他的两个学生,一个是非常聪明的男孩,一个是很可爱的女孩。他们相互喜欢,但喜欢的程度有点不同。男孩愿意为了女孩每天早到学校,帮她清理桌子。但女孩对他并不感兴趣,因为在第56号教室里,大家都喜欢善良的人,而男孩对进步很慢的同学态度比较鲁莽,不太愿意帮助其他人。有一天,雷夫听到这样的对话:
  男孩:“艾米,我喜欢你。”
  女孩:“我也喜欢你。”
  男孩:“但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女孩:“也不是那样的。”
  男孩:“其他的女孩都喜欢我。”
  女孩:“我知道。”
  男孩:“那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对你那么好。”
  女孩:“因为我的男朋友一定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人。”
  后来,雷夫问女孩:“艾米,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女孩告诉他:“因为雷夫老师教了我要这样。”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的确是第一个愿意聆听孩子说话的人,是孩子的好朋友,是孩子第一个愿意倾诉的对象。他总是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他那样的“好人”。一旦孩子能主动成为一个“好人”,便到达了雷夫所谓的教育的“第六阶段”----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那真的是最美的教育境界。

  “老师可以严格,但不能不公平”

  与信任同等重要的是公平。在演讲中,雷夫反复强调,“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雷夫举例为证:几年前,他的莎士比亚戏剧团要去洛杉矶某知名表演场地演出,许多老师都为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机会兴奋不已,唯一的反对者是一位从不让学生参加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老师。在学生家长的要求下,这位老师只得同意学生参加演出,但前提是,返校后每个学生每天要写100遍“我以后会为自己作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连写一个星期。结果这位老师不合逻辑的行为让孩子们厌恶到一整年都听不进他说的话,即使有些话是值得听的。
  雷夫坦言,他也是在别的老师身上逐渐明白这种关系的。刚上讲台时,他发现学生不愿意举手提问,也不愿意说“我不知道”。不过,在听了一位特殊教育老师的课后,他很受启发。“我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很伟大,学生们尊敬他,都听他的话。我反复思考其中的缘由,发现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他总是敞开胸怀、非常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后来,我问他有什么教育秘诀。他告诉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公平的赏罚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让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糟。”雷夫说,孩子并不怕特别严格的老师,但他们特别憎恨不公平的老师。比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却要惩罚整个班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很严格,但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每件事。一旦孩子觉得你对他们不公平,你可能就会失去孩子们心中的信任。”
  同时,雷夫建议,无论如何不要对孩子使用侮辱性的言语。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他讲述了发生在霍伯特小学的一个真实故事。几年之前,一位学生家长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要求校方严厉惩处一位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对他的孩子做了很不好的事情。起因是,孩子找不到作业,他到处找都没有找到,最后索性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倒了出来,但仍然没有找到。这个孩子的老师看到后,就告诉其他学生,以后大家扔垃圾时,不用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直接扔到这个学生的座位上就行了。
  在雷夫看来,这位老师不仅错过了绝佳的教育时机,而且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如果我们侮辱孩子,就永远都不会成为他的老师,即使你有很好的知识传授给他。对不起,孩子们已经永远记住了伤害,以后所有的教育都是白费的。”

  “学生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榜样”

  在雷夫心中,始终恪守一个准则----我是孩子的榜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雷夫都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总是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别想糊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你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雷夫从来不对自己的4个孩子大吼大叫,也从不抬高声音说话,即使自己很生气。在家的大部分时间,他都用来阅读,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热爱读书。在霍伯特小学,雷夫和气待人、认真勤勉,因为他希望自己是学生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那一个。
  “我们不能靠教条来教学生,而应由我们的身体力行来教他们。”在雷夫看来,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时,我和那位不当处置学生书包的老师一样,也会发怒、沮丧,只不过没那么极端罢了。我也曾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专制暴君、独裁者,现在看来,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会白忙一场。”
  “最近几年,我领悟了很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自信又快乐的人。”雷夫告诉记者,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相信他们有优异表现的可能。在你所打造的美好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雷夫说,他很喜欢坐落在洛杉矶中央的霍伯特小学,尽管学校里很多孩子不知道怎样说英语,那里也常有一些罪行发生。但是,当孩子们走进第56号教室,看到他们用心地学历史、学莎士比亚、学弹吉他,看到他们脸上挂着幸福而快乐的微笑,他的心里就很满足----“第56号教室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庭,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家人。而他们,也使得我走到了今天。” 记者张贵勇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不少学生毕业后常回母校义务奉献。
自上课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与学生建立一种伙伴关系,他的开场白常常是“请你们相信我”。
从信任出发,开启教育的征程,第56号教室里的秘密也许就源于此。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雷夫·艾斯奎斯谈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本报记者 张贵勇

诗人纪伯伦有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
很多时候,一些教育行为之所以无效,或者说教育效果不理想,不是因为没有因材施教,不够语重心长,缺乏耐心与爱心,而是教育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最基础的东西。
在雷夫看来,这个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信任。
如果说第56号教室有何与众不同之处,那么就是师生之间从一开始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感,用雷夫的话说就是,“这间教室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害怕”。

(小标题)“信任不但破裂便无法弥补”
信任之于教育的重要性,是雷夫慢慢悟出来的。
从教之初,一次雷夫外出开会。在他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的班级秩序大乱。为了不让学生再次“肆意妄为”,再次离开前,他会用很凶的口气,对学生说:“要是有人不听代课老师的话,或没有做好分内工作,等我回来时,你一定很惨。”
前几次学生还算听话,但时间久了,不守纪律的现象依然如故。渐渐地,雷夫明白,这个策略是无效的。“和许多资深教师一样,我很不好意思回想早年的种种愚行。现在,我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孩子们结成伙伴。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并且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
所以,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开头,雷夫很自豪地说,这间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
新学期伊始,雷夫习惯在第一节上课前的两分钟,和孩子们讨论信任这个议题,并与学生们分享一个例子。多数人都玩过信任练习的经验: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同学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他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而且这种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
在北大百年讲堂,雷夫的演讲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在师生间建立信任。他告诫中国教师,“如果你希望孩子信任你的话,你的言行必须一致。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成为那样的人。你永远是学生不断校准自己行为的一个标杆”。
演讲中,雷夫还跟与会者分享了一个故事。
那是他的两个学生,一个是非常聪明的男孩,一个是很可爱的女孩。他们相互喜欢,但喜欢程度有点不同。男孩愿意为了女孩每天早到学校,帮她清理桌子。但女孩对他并不感兴趣。因为在第56号教室里,大家都喜欢善良的人,而男孩对进步很慢的同学态度比较鲁莽,他不太愿意帮助其他人。有一天,雷夫听到这样的对话。
男孩:“艾米,我喜欢你。”
女孩:“我也喜欢你。”
男孩:“但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女孩:“也不是那样的。”
男孩:“其他的女孩都喜欢我。”
女孩:“我知道。”
男孩:“那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对你那么好。”
女孩:“因为我的男朋友一定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人。”
后来,雷夫问女孩:“艾米,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女孩告诉他:“因为是雷夫老师教了我要这样。”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的确是第一个愿意聆听孩子说话的人,是孩子的好朋友,是孩子第一个愿意倾诉的对象。而他总是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他那样的“好人”。
一旦孩子能主动成为一个“好人”,便到达了雷夫所谓的教育的“第六阶段”——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那真的是最美的教育境界。

(小标题)“老师可以严格,但不能不公平”
与信任同等重要的,是公平。
在演讲中,雷夫反复强调,“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雷夫举例为证。几年前,他的莎士比亚戏剧团去洛杉矶某知名表演场地演出。许多老师都为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机会兴奋不已。惟一的反对者是一位从不让学生参加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老师。在学生家长的要求下,这位老师只得同意学生参加演出,但前提是,返校后每个学生每天要写100遍“我以后会为自己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连写一个星期。
不到一个星期,那位老师不合逻辑的行为让孩子们厌恶到一整年都听不进他说的话了,即使有些话是值得听的,因为他不公平。
雷夫坦言,他也是在别的老师身上逐渐明白这种关系的。刚上讲台时,他发现没有同学问问题,他们不愿意举手,也不愿意说“我不知道”。不过,在一次听一位特殊教育老师的课时,他很受启发。“我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很伟大,学生们尊敬他,都听他的话。我反复思考其中的缘由,发现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而他总是敞开胸怀、非常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后来,我问他有什么教育秘诀。他告诉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公平的赏罚,实际上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反而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雷夫说,孩子并不怕特别严格的老师,但他们特别憎恨不公平的老师。比如说,一个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惩罚整个班级的学生,这样非常不合适。“老师可以很严格,但是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每件事。有时,我们确实要惩罚孩子,但是你的惩罚一定要公平。一旦孩子觉得你对他们不公平,你可能就会失去了在孩子们心中的信任”。
同时,雷夫也建议,无论如何不要对孩子使用有侮辱性的言语。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他讲了发生在伯恩特小学的一个真实故事。那是几年之前,一位学生家长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要求校方严厉惩处一位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对他的孩子做了很不好的事情。起因是,他的孩子找不到作业了,他到处找,他看文件夹、翻书包,都没有找到,于是索性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倒了出来,但仍然没有找到。这个孩子的老师看到后,就告诉其他学生,以后大家扔垃圾时,不用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直接扔到这位学生的座位上就行了。
在雷夫看来,这位老师不仅错过了绝佳的教育时机,而且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如果我们侮辱孩子,永远都不会成为他的老师,即使你有很好的知识传授给他。对不起,孩子们已经永远记住当初给他的伤害,以后所有的教育都是白费的。”

(小标题)“学生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榜样”
在雷夫心中,始终恪守一个准则——我是孩子的榜样。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雷夫都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总是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对于自己的4个孩子,雷夫从来不对他们大吼大叫,也从不把声音抬高,即使自己很生气。在家的大部分时间,他都用来阅读,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热爱读书。在伯恩特小学,雷夫和气待人、认真勤勉,因为他希望他就是学生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那一个。
“我们不能靠教条来教这些学生,而应由我们的身体力行来教他们。”在雷夫看来,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的时候,我和那位不当处置学生书包的老师一样,也会发怒、沮丧,只不过没那么极端罢了。我也曾经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专制的暴君、独裁者。现在看来,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是白忙一场”。
“最近几年,我领悟了很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雷夫告诉记者这很不容易,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但是,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有优异表现的可能。在你所打造的美好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演讲中,雷夫播放了几段发生在第56号教室里的视频。视频中,雷夫和孩子总是很开心地大笑。其中有一个画面,雷夫被孩子们脱得只剩下内衣。当记者问他,是不是你为了团队精神而牺牲了自己?雷夫快乐地说:“不是,是所有的人都脱光了。”

雷夫说,他很喜欢坐落在洛杉矶中央的伯恩特小学,尽管学校里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样说英语,那里也常有一些罪行发生,一些警察甚至经常关注我们的校园。但是,当时孩子们走进第56号教室,看到他们用心地学历史、学莎士比亚、学弹吉他,看到他们脸上挂着的幸福而快乐的微笑,他的心里就很满足——“第56号教室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庭,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家人。而他们,也使得我走到了今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