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孔子的思想引领学生前行

(2013-05-22 20:16:26)
标签: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用孔子的思想引领学生前行
陈培龙  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凡君子者,则心生孝敬,行能克己,虑能无怨。
                                                 ——题记
“我班的事迹被制成光盘送去南京参展了。”
“我班团支部被评为‘县优秀团支部’了!”
……
“现在我宣布,期末考试,我班平均成绩平行班第一,平均每人进步了47个名次!”
教室里欢声雷动,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就像那盛开的山茶花。
三年快过去了,他们终于成了全年级学习最努力、自我管理能力最强、最讲文明礼仪、最尊敬师长、最能反省自己、最勇敢正直的人。
可是两年前的他们让我费尽了心血。这群小皇帝、小公主终于在孔子思想的感召下走向了成熟。
一、反省,让他们明白了孝敬的真谛
2007年8月底,我又迎来了一批新生。按老规距,开学第一周的周五晚上7点钟,得召开第一次家长会。
一个半小时后,散会了。有几位家长没走,围到了我的身边。
“陈老师,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谈论您,说陈老师水平高。我们想啊,这下我们有希望了!”
“哪里,是你们的孩子优秀懂事啊。”
“陈老师,不怕您笑话,我们在家叹苦呢。从小学五年级,孩子就不大听话了,一句也批评不得。”
“他们比我们会说,道理一套一套的,不知从哪儿学来的。”
“管管他的学习,他嫌我们啰嗦,说我们没文化,不懂还要瞎掺和。”
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我也有点懵了:“不是吧,你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挺不错啊。”
“现在孩子就听您的话了,在家一点也不孝顺。我们在想啊,陈老师您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的孩子在家也能懂事孝顺。”
“不孝顺?”这个词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
星期一的班会课,我很郑重地问学生:“人要不要孝顺父母?”
学生们七嘴八舌道:“当然要。”“不孝顺父母还是人吗?”
“那同学们好好想一想,你孝顺父母吗?你在家怎么做的?”
“我把最好吃的分给他们。”淘气鬼刘广浩脱口而出。
文静的周洁说:“我在家给爸妈帮忙做事的。像洗衣服,摘菜。”
王文倩同学说:“有一次,我妈妈生病了,我还给她端水拿药呢!”
“不错不错。大家看投影: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不太明白。”
“这句话是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的,孔子被世人公认为是圣人,他的话是后人行事的准则。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把能经常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当做是难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劳;有好吃好喝的,让父母享受,仅这样做就可以认为是孝吗?’你们觉得孔子认为你们的做法就是孝吗?”
学生们默默地摇了摇头。
“孔子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苏虞欣说:“老师,我认为是‘经常’。我在家一般不和爸妈顶嘴,但他们太啰嗦了,我就会赌气不理他们。”
王武倩说:“老师,我认为是‘和颜悦色’。以前一和爸妈闹矛盾,我就会生气发脾气,同爸妈大吵大闹。”
孔宁军说:“老师,我认为是‘孝’字。因为如果我们明白什么是孝了,就不会和爸妈顶嘴,就不会和爸妈赌气,就不会和爸妈发脾气。”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孝顺的人是不会顶撞爸妈的。”
“有理。《论语》上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可是,父母有时也很烦人的,是不是?不然,我们的同学怎么会顶撞父母呢?”
张静如讷讷地说:“我妈妈说我,其实,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在看电视,不抓紧时间学习做作业。妈妈说了几遍我还是在看,妈妈才发火的。”
陶荣成说:“也是,我学习时总坐不住,我爸妈每次都是为这说我,我又总是不服。唉!”
文静的周洁说:“我爸妈总是批评我做事懒散,他们一说我就会同他们吵。”
懂事的宋开梅也同意地说:“好多时候,同爸妈产生矛盾了,我总认为爸妈在烦我。可是事后想想,每次都是自己先惹爸妈为我担心,要是我多懂事一点,就不会有争吵了。”
“老师,老师,我,我.……”同学们都抢着发言,一节班会课很快就过了。
几天后,我接到很多家长的电话:孩子听自己的话了,改了许多懒散不抓紧时间的毛病,即使对自己的教导有意见,也能心平气和地同自己讲道理了。
几星期后,翻开学生的周记:“陈老师,我能叫您一声爸爸吗?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教我做人,让我明白了孝敬的真谛——努力少让爸妈为我担心。在您的引导下,我将走向人生的完美的境界……”
这一年中秋节,我收到了63条祝福短信,我收获了63颗金子般的心!我想他们的父母也会收到一声“节日快乐”的祝福的吧!
孝敬不仅是一声问候,不仅是一块美食,不仅是分担一份家务,孝敬的真谛是努力少让父母为自己担心、烦恼。当孟武伯向孔子问什么是孝时,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让做父母的只为子女的疾病担心。给父母减少担心、烦恼,让父母怡然自乐,岂不是最大的孝敬!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仁”吧。
二、责己,让他们明白了克己的真理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班长王文倩敲敲门进来了。王文倩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处理班务积极,能力强。
“老师,我和您说件事。”
我停下了手中的笔:“什么事?”
“这几天自习课,教室里不大安静,影响到了同学的学习。”
我心里“腾”地一下窜出了火:“今天下午有自习课吗?”
“有,是第3节。”
第3节上课后5分钟,我到了教室门口。几个交头接耳的学生见我来了就安静了下来。
我强抑住火气,走上讲台:“同学们,先停一停。我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论语〉十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么翻译?”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学生们异口同声道。
“说得太好了。”我故意加重语气,“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果你在做作业或思考问题,你愿意有人在你耳边嗡嗡闹吗?”
刚才在交头接耳的几名学生红着脸小声辩解:“老师,刚才我们不是在说话,我们是在讨论问题。”
“关键是,你们发出的声音有没有影响到同学,这是其一;其二是,你愿不愿意自己今后受到同样的干扰。”
“老师,我们错了。”
我的火气完全消了:“你们也没有全错,讨论问题就没错,只是影响同学错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
“上课专心做作业,把不明白不会做的地方留到下课再与同学讨论。”
“这就对了。我们还可以从自习课不能讲话推广开来,比如,你愿意有人骂你吗,你愿意有人随意翻你的东西吗,你愿意有人课间狂奔撞到你吗?肯定不愿意,那这些行为我们自己也不能有。因此,我们在做某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这件事能不能做,做了会不会影响别人、伤害别人。这样才能持续提高我们的自身素养,改掉我们身上存在已久的不良习惯。”
“老师,我以后有错就改,决不为自己辩护。”王珺瑀说,“请大家监督,我保证做到。”
“请大家监督是个好办法。”
祝云柳说:“我有时候犯了错误,可是自己根本没意识到。今后请同学们给我多指出,多批评。”
“请同学多指出自己的缺点,多批评,更是一个好办法。只要我们给同学提出的意见是真诚的,我相信同学会铭感于心的。因为批评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自身存在的缺点,用一张纸记录下来,作为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好不好?”
“好。”响亮的应声,讨论时激动的神情,让我明白,我的学生并不是有意识地去犯错误,而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我庆幸自己没有让火气爆发出来,没有对学生造成伤害;我更庆幸我的学生的勇于责己。子曰“克己复礼”,作为学生,只有勇于责己才能克制自己的不理性;作为教师,只有学会了克制自己,才不会让愤怒之火反过来灼伤自己,才能给学生做榜样。善于“克己”,是孔子 “仁”的核心之一。

三、仁爱,让他们明白了无怨的真义
一天,我召集班干部及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开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家都对各自组里的后进生的学习很不满,认为他们影响了自己组与别的组的竞争。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思想苗头,这是在嫌弃后进生,是在推卸责任啊,最终一定会影响到学习小组的团结向上。我得要让他们学会全面地看待一个人,评价一个人,要学会去关心帮助别人,而不是去抱怨别人。
我笑着听完了大家的怨言,而后问他们:“这些同学就没有优点了吗?”
他们一愣,我接着道:“比如江俊杰同学,他擦的黑板多干净;周静凌同学,他排的自行车多整齐;傅浩同学,他画的画多漂亮!他们为班级做事时从没怨言,我们为什么就看不到这些呢?这样的好同学,我们为什么只抱怨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而不多去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呢?”
“老师,很难。他们怕吃苦,对学习也没多大兴趣。”
“这是他们的缺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改正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是不是我们班干部该做的?”
“是,可是……”
“可是,你们不大喜欢他们,这是其一;其二是你们怕好事做不好,是不是?”大家都笑了,“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作为一名班干部,道德要学会爱学生;孔子又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老师相信你们绝不是只会抱怨不会爱的懦夫!”
看着他们都沉默不语,我提出倡议:“来,让我们想想办法,多关心关心他们,调动一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
“老师,我想到一个办法,”张静如小心翼翼地说,“我们平时多注意这些同学,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找出他们的进步,请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他们,激励他们。”
“这个办法很好,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励他们向上,可行。大家记下来。”
“老师,我也想到了一个办法,”王文倩说,“这些学得不太好的同学,就是有点懒,缺乏毅力,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笨。我们班干部可以分工合作,每天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质量,督促他们认真复习预习,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他们的成绩一定能跟上来。”
“不错,不错,克制他们的惰性,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
“老师,老师,我……”
孔子说“无怨”,就是教导我们要有仁爱之心。同学有缺点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的班干部要有爱心,还要有勇气去“忠告而善道(导)之”,而不能心中尽是无用的抱怨。只有这样,班干部才能带领同学共同成长,一个班集体才能是健康的班集体。
四、教育感言
俗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我大材小用,用《论语》来治班,收效甚佳。这群小皇帝、小公主,在孔子的“孝敬”“克己”“无怨”思想的指导下,正日臻成熟,俨然有君子之风;我们的班级,正走向辉煌,已屡屡创造佳绩!
作为班主任,应多读读《论语》,从孔子的思想光辉中汲取教育的智慧,把我们打造成智慧型班主任。因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作者简介
陈培龙  男,1966年7月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专,2001年6月江苏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现任教于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从教2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1990年组织班队活动获“明天杯”全国好活动奖。所带班级多次受表彰,个人也多次受县级表彰,其中2007届被表彰为“南京市优秀班集体”。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其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思维能力》获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第四届论文评比二等奖,《读罢〈水浒〉话虞候》发表于省级刊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