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2013-04-26 12:48:10)分类: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
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作者:郑国民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
伴着花香和书香,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正在向我们走来。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由中国教育报主办,全国中语会阅读推广中心、商务印书馆协办的寻找和宣传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活动进入华彩乐章。4月23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福建师大附中教师李华、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卢化栋等十位2012年度读书人物将聚首北京,参加《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发布暨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揭晓仪式,并与全国中语会的部分教师分享阅读推广经验。同时,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教师史金霞、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朱爱朝等十位老师荣获提名奖。
自2004年起,中国教育报每年推出推动读书年度十大人物,主要包括地方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等。他们是中国教育报在基层采访中发现的推动师生读书的典型,他们就像种树的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种植书香、种植希望。
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
明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常生龙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李
华 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教师
卢化栋
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局长
刘长明
北京景山学校小学部教师
凌宗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
潘国英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教育局局长
童喜喜
儿童文学作家
张干萍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发展研究室主任
周其星
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教师
为中国而读
记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曾写道,阅读是每位公民的权利,任何国家都应保证公民享有这样的权利。也有人说,阅读是破解一个民族文化密码的过程,也是继承和创造民族文化的过程。如果要想毁掉一个民族,首先要毁掉其语言,进而破坏这种语言的阅读能力。大家熟知的《最后一课》,在早期选入语文教科书时,有的版本的课文题目为《割地》,其课后练习设计之一是如何理解“失地之痛”和“失语之痛”。《最后一课》之所以被选入很多国家的教科书,是因为这篇课文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同样,我们也可以联想到阅读能力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价值。
20世纪末,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作了题为《美国阅读挑战》的动员报告,这个报告的目标是让美国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为此,联邦政府拿出巨额资金来支持这个行动计划。鼓励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家庭与孩子们共同阅读,这些志愿者要想参加行动计划,必须经过事先培训,比如知道孩子最喜欢的读物是什么,以及孩子阅读存在哪些心理障碍等。为什么当时提出这样一个计划?克林顿总统说,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美国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美国要想在21世纪保持领先地位,要从小学阅读开始抓起,保证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我之所以对这份资料如此感兴趣,是因为当时我国开始研制新世纪语文课程标准。为了解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进展,更好地理解美国为什么这样做,当时我特意把这个计划的所有资料翻译成中文,其评介文章《“美国阅读挑战”及其启示》发表于《学科教育》1999年第10期。
对语文教育而言,把阅读提高到关系一个国家未来、民族前途和未来公民素质的高度,一点也不为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开始阅读之前,认识的是现实的世界,而阅读为孩子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这个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的想象、无限的乐趣。这扇大门的开启,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具有了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孩子在二年级末达到独立阅读程度,为保证我国未来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可能。
按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学生应该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汉字。经过统计,这样的识字量能够覆盖日常出版物特别是儿童读物90%以上的字。或许有人会问,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否就可以认为学生具备了独立的阅读能力呢?其实不然。因为一定的识字量并不等同于一定的阅读能力,识字量要转化为阅读能力,还需要相当复杂的过程。就以任何一套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来说,希望一二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的一百多篇文章(有的教科书前四册的课文数甚至还不到一百篇)就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只能是痴人说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语言材料中逐步感受、理解所识的字,才有可能形成阅读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这不仅仅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任务,政府、社会和家庭同样承担着重任。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热心推动读书的个人和组织。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是一个社会团体,在教育和文化建设中,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商务印书馆的鼎力支持下,中语会成立了阅读推广中心。阅读推广中心的成立,缘起于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孟素琴老师推动读书的感人事迹。在河南,孟老师凭着对教育的热忱和执着,在阅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她因此入选了中国教育报2011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今天,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热切关注下揭晓,这是一次对执着于推动读书者的表彰,也是对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有力倡导。无论是阅读推广中心的成立,还是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评选,在我看来,都是个美好的开始。愿越来越多的校园真正成为读书的地方,愿越来越多的人能感受到读书的力量。(郑国民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