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第101种方法去改变孩子

(2013-04-26 11:39:10)
标签:

教育

分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寻找第101种方法去改变孩子

“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好与坏来评判孩子,不能给孩子贴上‘特殊’的标签。他们的一切只不过是儿童所呈现出的特性。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无权选择孩子,只能选择方法。”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家庭教育大讲堂第四讲中,中关村第三小学、第四小学校长刘可钦为家长们做了题为《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的精彩报告。刘可钦结合身边的教育案例,针对家长如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等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
“如果我找了100种方法也不能改变这个孩子,那我会去寻找第101种。”刘可钦校长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证明她的观点。她认为,作为成年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孩子在各种场合中变得自律?
一切教育孩子的基础在于真正了解孩子。刘可钦通过实例告诉现场的家长,孩子在学校、群体中的表现,和他们在家里时的表现,有时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轻视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重要性。”
“家长养育孩子,其中,‘养’和‘育’是分不开的、是同等重要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任何类型的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刘可钦认为,在家庭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范围,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可以了解孩子的同学、班级,甚至课程、使用的教材等。“有了交流的习惯,温馨的氛围自然会弥漫在家庭中。”
刘可钦指出,现在有许多孩子的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带,自己对孩子的关心甚少,有的甚至连孩子在哪个班级都不知道。还有的家长在带孩子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乱动”“你要听话”等。而孩子是不懂得什么是“不要乱动”,长此以往,有的孩子的好奇心慢慢消失了,有的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刘可钦认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照顾大多只是生活上的,父母作为监护人,不能忽视自己的职责,因为,“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具安全感的存在。”
家长们如何科学地对待孩子?刘可钦建议:
一、不要告诉他“不要这样做”,应该换种说法,比如“如果能这样做就更好了”;
二、不要当众批评孩子,尤其不要当着小伙伴的面批评他;
三、一次只提一个要求并坚持一段时间,如果一次提多个要求的话,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
四、家长要有和孩子独处的时间;
五、要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六、鼓励孩子经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表扬具体的事件,少说空洞的赞美;
七、给予孩子成长的帮助与引导;
八、父母应在活动之前与孩子先商讨,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
九、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有问题直接与老师沟通,而不应该由家长代替沟通。
“而做这一切,就是想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何地,爸爸妈妈都是我坚强的后盾。孩子会因此由依赖走向自主。”刘可钦如是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