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诺贝尔化学奖

(2012-10-10 18:48: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生保健生活百科

                           2012诺贝尔化学奖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来自哈佛大学的罗伯特-莱福特霍维茨和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布里安-科布里坎获奖。 

 人物简介:

  罗伯特J-勒夫科维兹,1943年04月15日出生在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领域为受体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目前在杜克大学任职,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布莱恩-科比尔卡,1955年出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分子细胞生理学和医学部博士。他是ConfometRx(一家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共同创办人。他在2011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背景知识:

  你的身体是一个精妙调和的系统,几十亿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微小的受体,使其可以感知周围环境,以适应新情况。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 恩·克比尔卡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的突破性发现揭示了这种受体的一个重要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部工作机理。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清楚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科学家知道肾上腺素等激素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提高血压,加快心跳。他们怀疑细胞表面存在某种激素的接收器。但是这些接收器究竟由什么组成、如何工作,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Lefkowitz在1968年开始利用放射性方法追踪细胞受体。他将同位素碘连接在多种激素分子上,在辐射的作用下,他得以发现若干种受体,其中包括一种肾上腺素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他的团队从细胞膜中分离出了隐藏其中的受体,并初步得出了它们的工作机制。

  团队在1980年代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后来招进的Kobilka接受了从庞大的人类基因组中分离编码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的挑战。他具有创造性的方法使他 达成了目标。当研究者们分析这一基因是,他们发现这一受体与眼中的一个感光受体相似。他们意识到存在一个受体家族,它们彼此结构类似,而且以相同的方式产 生功能。

  今天这个蛋白家族被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大约1000个基因为这些受体编码;这些受体涵盖了光线、嗅觉、味觉、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还有五羟色胺等多个领域。所有药物里大约一半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的。

  Lefkowitz and Kobilka 的研究对于理解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的方式至关重要。特别是2011年,Kobilka
又取得了另一项重大突破:他和他的研究组捕捉到了β-肾上腺素受体被激素激活、向细胞发送信号的那一瞬间的景象。这幅图片本身就是分子尺度的大师之作——是数十年研究的结晶。

 

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归属回顾: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

华人科学家李远哲和钱永健曾分别于1986年和2008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