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
(2012-01-14 08:05:40)
标签:
考试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考试,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一个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面前,人们难以成为轻松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种种情绪因考试而生。
可是,关于考试焦虑症的问题比比皆是,即便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考试及相关的理性、非理性冲突仍然不分地域差异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在我国,无论在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群体中,考试压力依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南京一名初二男生坠楼身亡,这位14岁的少年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有的只是口袋中尚未做完的试卷。
山西临汾钢铁集团子弟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留下“压力太大”的绝笔后自缢身亡。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那些正在被考试困扰的学生和家长重新思索关于考试的一切。
首先,必须正视考试的功能。家长必须让给孩子意识到考试确实很重要。作为评价教学成果和选拔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考试,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考试分数在人们进入高层教育机构、获取各种证书以及寻找各种就业机会的过程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孩子应该适应考试,利用考试这一手段为自己的人生服务。
心理学家荷姆斯(T. H.
Holmes)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苏东平、卓良珍都曾研究过生活中不同事件对人的冲击和影响,小到过一个假期、开一个欢乐开心的派对,都会使人感受到压力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更何况是考试这样重要的事呢?适度的紧张感会让人感到时间紧迫,感到兴奋,睡眠也许没有平常那么踏实,但仍感到精力充沛。这种状态下的个体,如果合理地管理时间,就能更好地调动起身体各部分的潜能去实现梦想。
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将平时的考试当作高考,将高考当作平时的考试,这样,走上考场的时候才能够情绪稳定。别把考试当回事。如果太把考试当回事,考前复习可能用脑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会出现超限抑制,也就是脑细胞由于过强的刺激作用而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因此,在考试中,谁能泰然处之,谁就多一份胜算。
孩子的考前生活一定不能太紧张。有些家长甚至比孩子都紧张、焦虑,也有所谓的考前综合症。
临近考试的一天,读初三的周汉放学回家,面对一大堆作业,只想在自己房间关起门来静静完成。然而,刚坐下不久,他母亲就有点不安了,一会儿进来给他送牛奶,一会儿又送点心,没什么好送的,便坐在他身边不停地问:“儿子,你这次考前10名有把握吗?有?好极了。你再说说到底能考第几?”周汉心里想:“我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你还这样问,真让我心烦。一次,周汉实在忍不住了,冲着妈妈嚷道:“妈妈,你少问两句行吗?”结果,妈妈伤心地哭了。周汉知道妈妈爱自己,后悔自己不该用这么粗暴的语言,可是,他觉得妈妈真的很反常,每次大考前几乎都这样,他怀疑妈妈是不是得了考前综合症。
父母应该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不要因为孩子要考试,就随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以前每天晚上都要看《新闻联播》,考试前一天晚上就什么也不看;或是,生怕打扰孩子的学习,说话时声音压得很低,在房间里走路也蹑手蹑脚,等等。这样做,从表面上看,好像有利于孩子的复习,实际上,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要消除孩子的考试压力,家长自己要先淡化考试,把考试当成平常事。
复习迎考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这期间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营养搭配。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很多补品,其实补品这东西,市场上真的很少,即使是真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家长只要各种营养搭配,荤素结合,咸淡相宜,促进孩子食欲,增强体质就可以了。
家长要帮助孩子化解焦虑情绪,设法缓和孩子的紧张心理。不要对孩子定过高的期望,说某门一定要考多少分。焦虑是正常的,可以跟孩子适当地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