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相处中的十条准则
(2011-03-16 07:51:13)
标签:
家长与孩子相处十条准则育儿 |
分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家长与孩子相处中的十条准则
准则1:制定必要的规则
准则2:让孩子学做家务
准则3:满足合理的要求
准则4:有时需要“铁心肠
如果孩子已经买了不少玩具,还不断让你买新的玩具,不然,就大声哭闹。这时父母应清楚地明白,孩子的哭是因为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此时不需要过分地安慰他,否则会使孩子将此理解为你的同情和你认输,并且以此作为“要挟”的方法。有时让孩子在生活中有些“不满足”,对他成长是有益处的。
准则5:开拓孩子朋友圈
准则6:不要做空洞的恐吓
提示:切忌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诸如:“把你塞到地底下去”之类的话恐吓他,那是最没效力的。
准则7:不要一发脾气就骂孩子
提示:如果你发现自己太急躁了,可以对孩子作适当解释,告诉他今天得快点,我们还有事。让他感觉你的急脾气是对事不对人。如果不注意,已经骂出口了,应赶快对孩子道歉。来自父母的道歉是很有效的,承认自己错了,也等于告诉孩子以后他错了应该怎么办。
准则8: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驳自己的配偶
你们的分歧,孩子以后遇事就会利用父母间的不一致钻空子。这类小小的分歧往往会在日后酿成大问题。
准则9: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怨恨情绪
如果孩子对你说“我恨你,妈妈。某某某比你好”之类的话,你立即作出十分激烈的反应,是大可不必的。最好的做法是暂且环顾左右而言他。
准则10:停止说教
有时候你觉得是在教育孩子,但是你说到脸红脖子粗孩子仍无动于衷。要知道演说是不能代替行动的。假如你一边告诉6岁的孩子不能撒谎,一边又万分得意地告诉家人你找了个什么样的借口推辞了一个你不想参加的会议,这等于在变相地同意孩子以后可以不说实话。
提示:看看孩子是怎么同他的小朋友们交流的。同孩子说话时常常看着孩子的眼睛,问问他对你说的是怎么看的。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你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你的孩子。尤其是你在家里同配偶说话的方式会成为孩子同人交流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