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教子艺术
标签:
李嘉诚教子艺术杂谈 |
分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李嘉诚教子艺术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抓得很早。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
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开始兄弟俩觉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吓得哇哇直哭,李嘉诚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9%的股份。”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
“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末简单,你想拿11%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9%,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实践李嘉诚的决策是英明的。公司虽然只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沉思了片刻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都楞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那么多公司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推向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材。
兄弟俩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在香港常常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
其实李嘉诚不过是随便问问,并不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困难。当然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最清楚了,你真的求他帮助解决困难,他也不肯帮助。父亲的“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俩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兄弟俩在加拿大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两年后,李嘉诚把兄弟俩召回香港,满面春风地说:“你们干得很好,可以到我公司任职了。”并面授他们一些经验说:“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李嘉诚欣慰地看到两个儿子的迅速成长和出色业绩,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宣布退休了。每当人们称赞兄弟俩时,李泽钜说:“感谢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它是最好的商业教师,尤其在教授“不赚钱”这点上。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做正直的人,李嘉诚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那是1943年的事情,父亲刚刚去世,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泪去买坟地。卖地给李嘉诚的人,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并坚持要求去看地。这两个人看李嘉诚是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用客家话商量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李嘉诚深知这两个人绝对不会退钱给他。就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他另找卖主。这次买地葬父的一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上了一堂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课,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李嘉诚来说,也是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做正直的人。
当两个儿子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李嘉诚就将他们送到国外留学深造,从他们自身条件以及能力方面打下坚实基础。李嘉诚说在西方先进国家留学深造,既可以优先吸纳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去增长他们的见识,一如俗语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家长需知勤力求学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闭门读书,根本不认识外面的新生事物,则只是一个书呆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