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10-01-16 19:44:03)
标签:

学习

英语

兴趣

激发

培养

教育

分类: 立异标新止于至善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谈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刚从小学升上中学的初一学生,生理发展显著,自我意识、情感,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开始从幼稚,依赖向半幼稚,半依赖过渡。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需要通过熟悉、分化和重新组合。这时也出现了专门化的学科,科目增多,知识加深了,任务加重了。好奇、好学、好动、好问、好模仿是此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英语是此时新增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此学科普遍怀有好奇心,觉得很有趣、很新鲜,求知欲也很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此时如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就显得特别重要,引导得法,会得到好的效果,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英语兴趣,使教学事半功倍,引导不得法,会使学生很快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事倍功半。

学习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学习积极性很高,就表明他们对此学科感兴趣,而老师就要想方设法,保持和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这种兴趣,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针对学生的状况,我觉得此时做到以下几方面很重要:

第一、上好英语起始的头几堂课。

这几堂课是最重要的,因为此时学生对英语好奇心最强、求知欲最旺。这几堂课上得成功与否是决定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持久和消失的关键,也是关系到以后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老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研究和设计好每堂课,努力使每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从上第一堂课起就要做到:让学生上完了一堂课之后,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待老师再来上第二堂课。上完一堂课后教师还要注意反馈,了解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修改不适当的教学方法。相反,一旦让学生在起始几堂课内,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觉得学英语很困难,很枯燥,那么以后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影响教学质量。我个人觉得在英语起始的第一堂课,和学生谈谈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讲一些不懂得外语的笑话,例举一些名人名家学外语的事迹等等,并用英语埋下几个伏点,下堂课来解决。这样上第一堂课,很能吊起起始班学生学英语的“胃口”。

第二、狠抓语音语调和口语。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打好英语基础的根本保证。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此阶段学生学外语是关键时期,发音器官达到灵敏极限,耳朵能辨别音调上的细微差别,模仿各种声音的能力很强,记忆、分析能力也较强,过了此阶段就逊色了。在此时期,如果抓住学生爱模仿等特点,每堂课教会学生几句口语,他们会感到自豪。当他们举手欲试时,教师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语音和口语时,会碰到种种困难,有的学生由于过不好这一关,从而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因此,老师要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困难,扫除障碍,同时,也要教育他们花苦功,知难而上。

第三、课堂教学要形式多样、活泼多变、目标明确。

初一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刚从小学上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不长。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多样化,如尽量创设一些英语情景、采用直观教具、尽量用图、文、声并茂的英语课件上课,每堂课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必须让每位学生明确,才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使他们产生厌倦的情绪。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当我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上课比较单调时,不到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反之,当我准备充分,上课充满激情,在课堂或组织游戏活动或组织英语会话,看图说话,整堂课轻松活跃,就是下课了,学生学习情绪还很高。

第四、学与用的统一。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语言,学用要紧密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英语(人教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把所教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英语会话应用于简单的日常交际,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英语的用处,就会有成就感,也会增强学英语的紧迫感;同时,他们在实践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因而不断产生新的求知欲。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应用英语的环境主要只能在课堂上或校内创设。我经常把已学过的英语知识,叫学生课前自编情景会话,然后在课堂进行表演。有时这样的表演会令人捧腹大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多鼓励,少批评。

英语由于是外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这时,老师应耐心帮助他们,而不应过分的求全责备,给学生太多的批评,因为过多的责备,批评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造成不良后果。英国杰出的科学家麦克斯韦小时候在家,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粗暴的教育,结果成效甚微。后来在学校里,有进步就受到表扬和鼓励,不到一年就展露了教学才能,十五岁发明了一种椭圆的新画法,后来又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他的方程组被誉为“人类智慧的伟大奇迹”。又如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宏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一题,按理作家长应大发火了,可他却用鼓励法,使女儿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最终把双目失明的小女儿教育成了高才生,读小学的女儿居然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十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经出版社出版。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也有个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由于我不适当的指责,使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开口学英语。后来,通过我多次耐心鼓励辅导,才渐渐使他恢复信心和勇气。可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正确的鼓励常识法来引导他们,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力量和学习热情,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关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至关重要。契可夫说过: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友爱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初一学生由于是经过重新分化和组合,一开始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深入到学生中去,在教学法上做学生的老师,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师爱去爱护每位学生,尽可能用所学过的英语与他们会话,缩短师生间的心理隔阂,了解每位学生原有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他们新的兴趣,点燃他们学英语的火花,一但他们与某一位老师有了心灵的沟通,他们也会喜欢去学他所教的学科的,所谓的“爱屋及乌”,“信其师才能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有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会油然而生且保持下去。教学工作也会因此变得得心应手,轻松而富有成效。

第七、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等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这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考虑的一个方面。只有这样帮能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从性格和学习情况看,可把学生分成:第一种,内倾型学习好。第二种,内倾型学习较差。第三种,外倾型学习好。第四种,外倾型学习较差。英语虽是新增设的科目,起始时学生都较爱学,要分别对待,扬长避短,第一类和第三类学生,学习都有较好,知识接受水平都较高,一般学习较自觉,遵守纪律,老师要教育他们不骄不躁,提出较高的要求,以满足其求知欲,但须注意,第一类学生不善于开口,应鼓励他们多开口。第三类学生要提防有骄傲的情绪。第二、四类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低,老师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第二类学生也应多给他们开口机会,第四类学生要抓住善于开口的有利因素,耐心引导,以听说带读写,同时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他们参加相应的学习活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和保持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因此,措清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从而,对症下药是教师搞好教学所要备好的一个大课。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若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学习积极性高,教学质量就好。相反,若对学生要求千篇一律,将使优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吃不饱”,得不到充分发挥,差生却感到压力大,“消化不了”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结果,教学质量就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起始班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发和培养起始班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值得每位教师去进一步探讨。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产生的,兴趣能支配动机。英语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多动动脑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为祖国努力学好英语的强大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