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小学语文复习课感悟

标签:
听课小学语文复习课感悟杂谈 |
分类: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听小学语文复习课感悟
当老师已经有15个年头了,听名师的课也好多节了,可每次听完课,心中油然涌起的是一种恍然的感悟。前几天,在我乡中心小学听了陈吉莲老师的一节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巴金、钱学森、詹天佑和林肯4位中外名人的语言,来展现他们的精神风采,除了净化我的心灵,也给我激情,更催人奋进,一直想写点什么,下面是我听完课后的感受,与大家相互交流。
陈老师拥有一颗面对美好的永恒的心,是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她深深知道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心灵一旦有了归属感,那么旅途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学生就会带着更加主动的心情去靠近目标。陈老师不愧是一位精神引领者,她从生活中一些常人皆知的小故事而不是从空洞的理念出发,洋洋洒洒,别开生面的微言大义很快就展现出来。她与学生们一起分析了两则哲理故事,即干活与舍得,让多名学生回答出对小故事的直觉感悟,干活就是只有干才能活,舍得就是只有舍才能得的道理。通过故事引入,不仅让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更让师生心灵产生共鸣,润物无声,在智慧交流中,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陈老师正确把握课本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合理明确,突出重难点,兴趣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引领学生研究教材,通过诵读、理解、感悟,品味4位伟人的精神内涵。
其实教学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陈老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她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陈老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提问学生时,同一问题让多名学生拥有回答的机会。这就让所有学生都处在一个积极思考的状态,思考的课堂才产生碰撞的火花。
有人说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自主学习是陈教师倡导并运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她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陈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围绕问题,准确把握自主与点拨,放开与收合,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问题中展开讨论交流,畅所欲言,领会作家巴金,科学家钱学森,工程学家詹天佑和美国总统林肯的精神真谛,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启发学生的自觉,不仅实现教就是为了不教,还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在课堂上,陈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润物无声。尤其是陈老师模仿童音一环节,绘声绘色,给人印象深刻,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在授课过程中陈老师挥洒出来的对生活、对课本知识的敏锐悟思和细腻的感受,以及优美、流畅的话语风格,让人倍感亲切,令人耳目清新。
陈教师在评价学生上,独具匠心,用自己崇拜的眼光对待学生,像她说的:你答的真好,我都赶不上你!学生热情得到充分调动。
课堂教学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节好课应该以学生真实的认知为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好课不须完美,即使“山穷水尽”,经过启发性的教学设计,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最终“柳暗花明”。
教育就是要催生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花,也只有走进优质课堂,贴近学生,才真正听到‘花开的声音’。优质课堂是我们教师所向往、追求的,每一堂课都要在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的引导下,让师生心灵不断塑造、成长,经受洗礼!每次听完课,心里总想写点什么,可是,我的文笔拙劣,技巧低下,但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今天可算写完了听陈老师的课堂感悟,我觉得这些东西对自己、对别人也许会有一些帮助,真有点快慰!每一堂课都值得我深深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