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2009-11-18 09:05:45)
标签:
物理电流电路设计杂谈 |
分类: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
八年级物理第五单元《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就如同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可以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用电器,电灯、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教材通过图画,文字,激发学生探究“电”奥秘的兴趣。本单元向学生揭开了“电”的神秘面纱,它由“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节内容构成。教材中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即电荷→电流→测量→探究及应用的过程,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材遵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章节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所以在讲解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第四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设计就是为了避免过分强调知识的结论而忽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完成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其中将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较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教材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提倡多动手,增加实践机会。
★★★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电”的知识,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害怕,更让人感到神秘。刚开始学时,也会有些恐惧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主体,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要死记硬背,才能获得相应的多方面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电荷作用规律。
⑵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⑶能够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⑷会使用电流表。
⑸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⑵分析电路中电流强弱。
⑶掌握电流表使用。
⑷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魄力,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知识点:
★重点:
⑴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⑵电流方向、电流强度
⑶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⑷串、并联电路及电流特点
⑸电流表使用
★难点
⑴电路图与实物图之间转换
⑵设计简单电路
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热点、考点:
⑴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⑵电路图与实物图的转化
⑶电流表使用和读数
⑷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
★★★ 教学措施: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并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我坚持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取如下方法去帮助、引导学生:
⑴
⑵
⑶
⑷
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手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尤其体现在让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明确每个成员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利用集体优势,体现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电流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预习→自学→讲解(探究)→交流→解惑→测试→讲评。
★★★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节、电荷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电流强弱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总结和复习
单元测试
讲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