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的演讲》感悟
(2009-09-13 13:03:11)
标签:
读书兰迪最后的演讲感悟用梦想引领人生杂谈 |
分类: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
用梦想引领人生
--读《最后的演讲》感悟
我们都有纯真的梦想,有梦想的人生总是有期待的,怀着一份希翼在人世间,憧憬着梦想不期而至,蓦然呈现在眼前,多么豪迈!
那么,我们如何让梦想实现,引领自己的美好人生呢?前几天,我阅读了美国著名教授兰迪·鲍许的《最后的演讲》一书,深受感染和教育。
兰迪·鲍许是一位外向,健谈,热情、幽默、有很强亲和力的大学教授,在46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胰腺癌。2007年8月,医生说他的癌症已经转移,可能只剩下3-6个月生命。9月,兰迪教授应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之邀做了一场风靡全美的演讲,这场演讲让现场所有人笑声不断,也让不少人流下泪来。这场幽默、充满启发性及智慧的演讲由《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杰弗里•让斯罗,经过探访兰迪教授53次,完成了这本精彩丰富又让人动容的——《最后的演讲》。
兰迪·鲍许因为拥有乐观天性,他才能够在自己生命结束前,留下这样一次“照亮他人”的“人生作品”。兰迪·鲍许说:“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只能决定如何反应。我们不能改变手里的牌,但是可以决定如何出牌。”这充分体现了他乐观进取的心态和宽广的胸襟。我想,这样的心态,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苦痛,只能让他的梦想更坚定,过程更绚丽,人生更生动。
兰迪·鲍许和其他人一样,小时候有好多梦想,像:在嘉年华会上赢得超大型的动物玩偶;体验无重力的环境;参加全国橄榄球联盟比赛;当《星际迷航》中的柯克船长;写一篇百科全书的文章,以及假如迪尼斯梦幻工程队设计云霄飞车。这些纯真的渴望一直追随在心里。好在他的父母给他创造了宽松、良好的环境,让他梦想得以清晰呈现,并在一生中不断督促、引导他前进。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梦想,人生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的人,有准备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心的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成功人士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自然也就成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要怨天不够高,不要怨地不够宽。要问的是这鸟有没有比鹰飞得高的愿望;这鱼有没有敢越龙门的志向。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在追寻梦想的途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梦想奠定了未来的路途是坎坷的,会有很多道砖墙挡在我们面前,要得到砖墙后面的宝藏,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努力工作,还要积极主动去争取和拼搏。当年兰迪·鲍许也曾经被卡耐基·梅隆大学和迪尼斯梦幻工程队拒绝过,但是他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梦想,而且更加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获得宝藏。
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会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小时候的每一个梦想也是一种诱惑,它像磁石一样牢牢把你吸住,为之运动。更有可能是你以后成功的动力,你会感受到各种砖墙、坎坷和挫折,许多的事情并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有勇气去尝试,其实如果你尝试了,也许就会成功,不去尝试的话,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会成功。歌德说过:那些是你的梦想的,那你就要去做,去尝试,去努力,去奋斗。 要穿墙而过,千万别放弃,并且每一个都可能会实现。
兰迪·鲍许是一名老师,还帮助别人圆梦。他在大学里开发了“圆梦”课程,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甚至可能超越梦想。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有行动, 有目标始终如一发挥着自己的潜力。
兰迪·鲍许的演讲告诉我们:不要只过一生,而是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着、无惧、乐观的态度引领你的一生。
看完这本书,不免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悲悯,一种遗憾,一种启迪,一种激情,一种勇气,一种动力……相信,更多的人看过这本书之后,都会在自己梦想的引领下,去追寻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