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2009-09-08 21:44:22)
标签:
感悟读书杂谈李开复心态回归走进成功的自己 |
分类: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
走进成功的自己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挤出时间,我阅读了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此书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会与同事沟通,加强自身的学习。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超越自己, 做到尽可能的完美,不留遗憾,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我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让我们一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起走向成功之路。
学习的四种境界的逻辑顺序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他们分别为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无师自通,融会贯通,由于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中国学生学习重吸收,轻思考.知识的总量丰富,但创新不足,而古人曾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来强调学习重在思考,掌握规律后,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李开复的论述是:会思考的人大多有总结归纳的习惯,想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而融会贯通,则是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总结,去创新。李开复倡导人们在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学习中把握将来未来的发展机会。
做最好的自己,我认为应从价值观,态度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践。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而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良性约束,是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力量。
其次,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用于接受挑战的人。同时,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顺境中,要善于自省。客观的评估自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轻视问题;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气,充分自信,迎接挑战,用更加主动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境域;在处理事情时,要怀着同理心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待人处世要将心比心,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目光要高远,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主动反省自己,用于承担责任。
在书中,李开复老师首先向我们详细阐述了成功的真正含义,所谓成功,并不是以一个人所处的地位、名望、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有益,同时还能使自己体验无穷的快乐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这使我们明白了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属于我们的成功方式。虽然,我们每天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我们的工作对社会,对群众是有益的,我们的成功就是让孩子们茁壮健康的成长,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培养后备军。
其次李开复老师还为我们讲述了追求成功的两个直接因素——态度和行为。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行动的前提,而行为是社会衡量每个人价值的外在指标,是态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行为受价值观和态度的指导。每一个获得成功的人都应具有以下六方面的人生态度,即勇气,自信,同理心,胸怀,自省,积极主动;在行为实践中,每一个获得成功的人都应具有以下四种能力,即学习力,有效执行力、合作沟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我们要想找到属于我们的成功,在工作中,应提高主观能动性,用积极的态度去教导、影响孩子,要热爱学生,耐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工作之余,要勤学、勤问、勤思考、勤总结,不断充实自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以前,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常常非常气愤,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严厉的批评,直到犯错的学生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只能达到短期效应,而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做最好的自己》书中,通过缜密的逻辑和真实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这一主题。这本书对于我们选择未来的道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雕塑出来未来的自己有很大帮助。最后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