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2025-04-28 15:08:30)
标签:

施耐庵馆

史料阵列

水浒文化

千古名篇

旅行见闻

   施耐庵纪念馆游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兴化施耐庵纪念馆,是以缅怀一代文学巨匠,弘扬水浒文化的纪念馆,位于兴化市博物馆院内的二楼,该博物馆为仿古建筑,属于国家4A景区,馆内有“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等,是欣赏施耐庵艺术的精髓之地。正南面有“四牌楼”等,俺们杨裴两家人的兴化之旅有幸到此一游。

兴化是施耐庵的故乡,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出生于江苏兴化。兴化四面环水,乃闻名遐迩的水乡,有着《水浒》赖以产生的锅底洼、荷叶地、芦苇荡、水浒港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还有丰富的与施耐庵有关的民间传说。据说兴化县即是梁山泊。施耐庵的故里兴化县施家桥,其地理环境,为四面环水,周围阡陌纵横,如不熟悉路径,极易迷路,水乡泽国的风貌,与《水浒传》中对梁山泊的描述非常相似,有介绍施耐庵笔下的梁山泊是以其故里为蓝图而撰写的。

据说,《水浒传》就是一本用兴化话写成的--“兴化方言的活化石”。 施耐庵是地道的兴化本土人。到过江南,投奔过同乡张士诚。兴化古时四面沼泽,唯有水路通往运河。施耐庵是张士诚的谋士,从兴化一直打到苏州,因张士诚不听施耐庵的劝阻留恋苏州繁华而失败,施耐庵隐居兴化就写下了千古名篇《水浒传》。在书中他给自已安排的一个角色(梁山军师智多星吴用),写出了施耐庵对张士诚兵败的黯然。而兴化的得胜湖有地名东浒、西浒,水浒巷印证了施耐庵非常熟悉兴化。

相传元朝时,施耐庵(1296-1371)为避战乱,渡江北上,来到今江苏大丰白驹镇定居。13679月,朱元璋二派军师刘伯温登门请施出仕,施耐庵婉言谢绝,闭门著作,写下了名著《水浒传》--元末社会剧烈动荡,为了躲避战乱,完成他写书夙愿,也唯恐朱元璋征召,施耐庵在好友的帮助下,带着罗贯中举家过江迁回老家兴化。当时兴化地处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是隐居的好地方,可不必担忧干扰,潜心著述。当时,村西沟岔纵横的芦苇荡中,有一片高高露出水面的土墩,施耐庵以此为梁山泊,常和罗贯中一起,乘着小船,登临其上。据说《水浒传》中许多景物描述,多取材其周围自然景色,梁山好汉的人物原型,则许多取自张士诚的部下。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很快便在民间传抄开来。据民间传说,刘伯温奉命寻访施耐庵时,发现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朱元璋看后,认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当地的官吏逮捕施耐庵。书稿一出世即成禁书。施耐庵被关押一年多后被释放,返家途中染病不起,终于客死淮安。尽管早有民谚:“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统治者怕人民看了《三国》多谋略,看了《水浒》会造反。但禁不住民间野火春风般流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以描写农民造反为内容的巨著。胡适曾评价道:“《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大得多。”有兴趣的朋友可走近兴化,进一步读懂水浒,了解一下作者以及传世之作品: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纪念馆位于兴化老街区的兴化博物馆内,这是一座经典的江南古建筑。粉墙黛瓦黑,加上白色调的马头墙,古香古色,有雕塑壁画、小桥流水、复道行空,回廊相接,竹木扶疏,花香四溢,美的宛若江南的水墨画……施耐庵纪念馆用施耐庵家世、施耐庵其人、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施耐庵千古流芳四个章节介绍了施耐庵是何许人、出生何地、以及他的《水浒传》之成书,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