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七

标签:
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人才辈出文学巨匠旅行见闻 |
鲁迅故里是绍兴市内的一条历史街区,这里是大文豪鲁迅少年时生活过的地方。景区内保留了当年的老建筑,还恢复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土谷祠、寿家台门等景观,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儿时课本中的场景,也能在这里找到。20多年前俺曾来过这里,4月8日,俺们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春游再一次驱车来到这里参观……。
绍兴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有“桥乡”、“水乡”、“东方威尼斯”等美称,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文豪鲁迅先生。鲁迅故里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土谷祠、长庆寺、鲁迅笔下风情园、绍兴鲁迅纪念馆等一大批人文古迹,保护和延续了绍兴古城传统风貌,体现了绍兴古城保护的完整性,被誉为中国名人故居保护的范例。
俺们驾车一来到鲁迅故里景区,立马看到主道两边的粉墙黛瓦,迎面看到赫然画着一幅巨大的照片—手叼香烟、长着一字眉的鲁迅,与20多年前来时几乎一样。不同的是,现在的这里,街道显然有了巨大变化。随着导游,俺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诞生之地;屋后他儿时乐园的“百草园”;去“三味书屋”看看少年鲁迅学习时用过的书桌;想到“咸亨酒店”里与“孔乙己”铜像合个影,吃一吃茴香豆,品味一下绍兴式慢生活,然而发现已经全没有以前的模样。通过参观鲁迅祖辈们的世居大宅、鲁迅笔下的“风情园”、鲁迅生平事迹纪念馆和 “长庆寺”,让俺们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认识。
作为大学时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笔者来说,尽管40多年过去,俺对鲁迅的许多著作至今仍颇有印象,譬如,《阿Q正传》中提到的土谷祠和静修庵、《呐喊》中提到的当铺“恒济当” 还有祥林嫂、带血馒头等等……,如今再次亲身感受其作品真实存在的建筑场景,颇有新鲜好奇感觉。鲁迅故里的街区不算长,却很有些江南水乡古城的风貌。街两边有不少店铺,街边的绍兴臭豆腐、龙须糖都有着浓浓的绍兴特色;看乌篷船穿梭于水巷之中,水乡气息扑面而来……。
鲁迅故里的景点颇多--鲁迅祖居:也叫周家老台门,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鲁迅故居:清朝嘉庆年间,周家在老台门以南、以西各购建住宅,称之为过桥台门和新台门。新台门的厅堂,为三开通间的大厅,是新台门整个房族公共活动的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宴会宾客之用。百草园:其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它为新台门周氏族人所共有,平时种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代上学的地方,距离鲁迅故居约100米左右。书屋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鲁迅纪念馆:其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咸亨酒店:位于鲁迅故里东昌坊口的东头,是于清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由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开设的一家小酒店。与俺20多年前完全不同,如今已经成了专卖茴香豆的商店。
夜幕降临,俺们杨裴两家人找了一家小酒馆,品尝了当地的佳肴和绍兴黄酒,之后沿着绍兴四通八达的街道漫步,但见其民居多建于清末民初,集中反映了绍兴传统建筑特色与民情风俗,风中带来悠扬的越剧声,虽然身处闹市,依然觉得宁静安祥。站在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上,仿佛听见时光随着河水缓缓地流淌而过。古老沧桑的房子沿河建造,市民靠水而居,放满了绿色的不知名植物,半开着的窗户里处处透露着祥和的生活气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