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江浙游追记之五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八怪三绝盖世板桥故里旅行见闻 |
郑板桥为江苏兴化人,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曾任县令一职。其故居就坐落在兴化市区,4月7日下午来兴化千垛油菜花田赏花,根据导航,俺们杨裴两家人选择10公里外的兴化如家酒店下榻,有幸来到板桥故里,相继参观了板桥纪念馆、施耐庵纪念馆和板桥故居……。
兴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清代时的兴化,隶属于扬州府管辖。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就出生在这里。板桥一生钟爱画竹、兰、石,不仅爱画,还是大文学家,诗书画世称“三绝”。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格外深厚。来到兴化,“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故居”一定要去看一看。
郑板桥纪念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康熙32年(1693年),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县东门外古板桥。是时,华喦、高凤翰、边寿民、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这些未来的“扬州八怪”,宛如一颗颗棋子,散落在“康乾盛世”的土壤上……。
郑板桥纪念馆亦称兴化市博物馆,位于城区中心地段,粉墙黛瓦,曲廊环绕,系三层仿古建筑,舒同、启功等先辈先后为其书写了馆名。这里与历史遗迹“四牌楼”、“李园”连成一片,构成了古城兴化新的文化村落。馆内庭院中板桥塑像矗立,奇石修竹辅之,有水池、池边嵌石,犬齿相依,参差有致,红鲤穿梭其间,别有一番情趣……。郑板桥纪念馆藏品有板桥书画墨迹33幅,以及“郑板桥生平艺术成就”,陈列有板桥遗物、不同版本《郑板桥集》、板桥墨迹复制品和照片、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
郑板桥故居,坐落在兴化市板桥东路51号,距离郑板桥纪念馆和兴化著名的历史街区金东门老街很近,是兴化古韵最浓郁的地方,不过,来兴化旅游的人似乎总会忽略到这里,毕竟 “千垛油菜花海”的名声在外,但是这里还是非常值得游览一番。
郑板桥故居始建于清代,这里是他中进士前居住的地方。其故居朝南,由8间清代民房组成。粉墙黛瓦,有门堂、上下屋、小书斋等建筑,庭院清幽,兰竹萧疏,朴实无华,保持了"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大门嵌有赵朴初手书"郑板桥故居"石刻,堂屋正中陈列有郑板桥全身古铜色塑像一尊,栩栩如生,背后壁板为翠竹漆画,饶有雅意,东西房为卧室,壁上悬满板桥木刻楹联,书画墨迹及遗物,朝北下屋三间,门额嵌有板桥手书"聊避风雨"四字砖刻,庭院东侧即为小书斋,是板桥当年读书作画处,陈设古朴典雅。凭窗可览,窗前小院内竹影婆娑,兰花小吐,充满了诗情画意……。
俺们一行人迈过门槛,随即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的庭院。往前走,摇曳的飒飒翠竹便出现了,它们仿佛在向俺们讲述着郑板桥的故事。踏入正厅,只见正前方悬挂着一幅画,左右则是招待客人用的小桌和木椅。走出正厅,穿过庭院,俺们来到了郑板桥书房。书桌的笔架上悬着几支毛笔,让人仿佛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窗外是刚进门时看到的翠竹,不由想起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
据说,晚年时的郑板桥生活在“拥绿园”,而当时的拥绿园所处位置沟渠映带、竹树荫森,环境格外的清幽,为兴化古邑中的佳胜处,可惜毁于兵焚,后来在郑板桥故居旁仿照其神貌修建了一处拥绿园。而现在的拥绿园中处处栽种有郁郁葱葱的竹子,置身其中,给人一种来到了田园之中的感觉,依稀可见其旧居风貌……。当俺们杨裴两家游览完整个郑板桥故居,方才似乎体会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那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其中的真正涵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