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千年古寺——板桥寺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据有关史料记载:板桥寺原名“凤翔寺”,始建于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文字记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重建、扩建和培修。第一次维修和扩建的时间是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传说当时来了一个“以梵为姓”的外地隐居状元,为凤翔寺购置田产四百余石,发展僧侣六十多人,重建保存至今的大雄殿,同时还扩建了天王殿和观音殿,重塑了大批塑像,并将附近几座垮塌庙宇的塑像移进寺内,改凤翔寺为“梵爷寺”。梵状元去世后,梵爷寺前后当去田产十分之八,寺院随之衰败。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寺里来了一位姓苏的僧人,佛号“僧麻尔”,他发动众僧以勤俭节约为宗旨,重振梵爷寺。不久,梵爷寺收回当去的全部田产,重建了天王殿和观音殿,扩建了两厢配殿,所供塑像全部上金刷漆,同时将左、后、右三方建高墙包围,围墙内外种植竹木、花草,遂将梵爷寺更名为“板桥寺”。

清光绪年间,板桥寺僧人对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等建筑进行了培修。到了民国时期,该寺共有庙田四百二十石,除留二十石用着庙产之外,其余四百石收为合川县公学田产,并在观音殿两边开办国立小学,同时在寺院门前修建一条百余米的青石板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