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故事:颜回的仁与智
(2024-02-01 13:58:03)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马非为车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尽礼之仪也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白话翻译】
鲁定公问颜回:“你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回回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将来一定会跑掉。”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原来也有诬蔑人的人。”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跑了,两匹骖马拖着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找颜回。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几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有一天一定会跑掉。’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颜回回答说:“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驭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正体端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因此,我推断他的马有一天会跑掉。”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再讲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精疲力尽则会逃跑。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穷困的境地而他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鲁定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所以这一次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徃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白话翻译】
【原文】
仲孙何忌问于颜回曰:「仁者一言而必有益于仁智,可得闻乎?」回曰:「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白话翻译】
仲孙何忌问颜回说:“听说仁德者说出的话必定有益于仁德,是这样吗?能不能跟我讲讲这方面的例子?”颜回答道:“如果说有一个字有益于智慧,那该是‘预’字;如果说有一个字有益于仁德,那个字该是‘恕’字。这样的话,就能知道什么路不可以走,明白该做什么。”